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军人联盟——军盟音画——原创妙文——七六老兵文集连载


雨中联想

作者:七六老兵


望着窗外不紧不慢的雨,我想起了在西瓦窑生活时下的雨。

西瓦窑坐落在北陵公园东边的陵东街道,那时叫陵东公社(后改陵东乡),西边是上岗子,东边紧邻东瓦窑,是个典型的盛产蔬菜的村子,大队部设在村后地势较高的大庙里。那时的西瓦窑零零散散的居住着近百户人家,户与户之间相距较远,都有自家的自留地,地里种着个人喜爱的烟草、大葱、苞米等农作物,篱笆圈起的院子里还有樱桃、葡萄、杏树、桃树等,绿树成荫的时候,每当阴雨连绵,整个西瓦窑就笼罩在一篇雨雾之中,树和作物在雨水的滋润下,氤氲成雾,葱郁垂阴,就是一幅现成的山水画卷。那时村里没柏油路,村中仅有一条将村子一分为二南北走向的土路,户户之间的就是踩出来的小路,这样的路,在雨水的侵润下格外松软,路的泥土颜色焦黄,且很有粘性,每走一步,脚就会陷进稀泥中,黄色的稀泥就充满各脚指缝之间,一抬脚,稀泥就挤出去了,一落脚就又挤进来,如按摩一样,非常舒服。这时候,我就会穿上短裤,戴上草帽(那是都戴草帽,不时兴打伞),光着脚和小伙伴踏着泥泞来到村东的池塘边钓蛤蟆,下鱼篓子捉泥鳅……

雨中的西瓦窑不仅很美,它的历史也很厚重。早年是柳树成荫草成片,虽然有些荒凉,但是到处都是柳树林子。所以当年努尔哈赤征战中原,建都盛京,修建祭奠祖宗的寝陵,建造发号施令的宫殿,那么庞大的工程,需要多少的红砖碧瓦,民间窑的规模和能力是难以承载其间的重任的,就把西瓦窑建成了专供砖瓦的生产基地,随着一块块的红砖青砖被烧制出来,一片片的琉璃瓦铺在宫殿的屋顶,一座座宫殿的拔地而起,当北京的金銮殿建成时,西瓦窑就完成了使命。

据说《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高鹗的两座碑文,也在西瓦窑。就是"奉天府铁岭县镶黄旗高鹗撰文并书丹。" 传说这两座石碑和碑座是由北京运来的,打算运到沈阳北文官屯,拉到西瓦窑村时,运不动了,即在其地建庙。此事有撰文记述,载于《铁岭银州区文史资料》。

八十年代,传说西瓦窑一颗百年柳树,颇有些灵验。据说,有一天下雨,一群人在树下避雨,这时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一个火球从天而降,围着这群人在打转转。都知道雷专击做亏心事的人,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求乞老天爷饶恕自己的罪行,对老天爷发愿。这时,只听咔嚓一声,老柳树被拦腰截断,炸雷把老柳树给劈了。有好事者想砍伐这棵树,推土机的铲车开到老柳树下就不好使了,用电锯锯老柳树,老槐树就发出吱吱的痛苦叫声,还伴有殷殷鲜血往外渗出。能有两人怀抱粗的老柳树踹一脚都晃动,可是大铲车却是铲不倒它,奈何不了它,你说神不神?有人说树上攀着一条神龙,并指着树干上丝丝缕缕的树皮绘声绘色,指指点点形象地描绘出龙头龙身子龙的尾巴,甚至龙的眼睛都被点睛般高超的渲染得活龙活现。从此以后,人们就来还愿来了,焚香祷告,洒酒祭奠,这棵柳树就成为了神树,人人敬畏,心口相传。每个人都可以对老柳树发愿,每个人都对老柳树还愿。 

西瓦窑的人,是最纯朴、善良的,如记忆中的贵发、贵友、贵起等四兄弟,他们都住在村子南头,哥四个各个为人善良,老大贵发大爷,有着不高却很壮实的身材,一张古铜色的脸膛,说话如洪钟一样声音,虽然每天都要赶车来城里掏粪,老伴还是聋哑人,过着很清苦的生活,但总是乐呵呵的;老四贵起,我叫四叔,和四婶更是没说的,我曾经把他儿子宝祥喜欢的宠物狗要走了,他们二话没说;袁家二奶热情好客,每次去都给我拿家里好吃的;更有那孟三大爷和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孟小(音)是我儿时最好的玩伴,他们一家人原来住在村的南面,一位周姓地主的房子,那一排六间的青砖瓦房,东头住的几户我记不得了,他们这是三间房,东西屋分别住着孟高家和童生家(音),孟三大爷住中间一间,三家分别在堂屋烧火做饭,一起出进的大门总是敞着,春夏几窝燕子就住在房梁上,唧唧咋咋的叫声不断,后来可能是因为孩子大了的缘故,在相距不远的后面,盖了一处土坯房,一家人都搬了出来。我一起的玩伴还有雪城、宝德、宝祥、小庄、杨家兄弟以及贵章等……

如今的西瓦窑已是高楼林立了,每家一个院落的景象已是过眼烟云,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西瓦窑的人也许早已住进高楼大厦,正享受着幸福生活,但他们的那种菜农所特有的纯朴和善良却一直浮现在我眼前,让我不能忘却……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说明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国军人联盟:社区登陆 版权所有 2008/07/26创建 本页最后更新日期:2010-04-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09019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