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军人联盟——军盟音画——原创妙文——东山文集连载


生命中有一段当兵的历史

作者:东山


  1987年11月19日不到18岁的我告别家人和故乡来到祖国的南疆-----云南老山前线,从此我的生命里有了一段当兵的历史。

  当年我们乘轮船、座火车和汽车离开家乡,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将要去何方,当到达云南开远时看到接我们的卡车都挂着伪装网时就明白了自己将要到前线,那时老山前线硝烟弥漫,心想自己能圆当兵打仗的梦,既高兴又紧张。第二天,我们就乘卡车赶往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的新兵教导团,正式开始三年的军旅生涯。

  紧张的新兵集训终于在1988年3月31日结束了,我们一起去的老乡也将随各自部队离开砚山,大家还真舍不得分开,因为我们部队都是在边防一线,很难见面也许要在退伍后才能再见面。
  我和其他十来个战友被分到了一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国防部和昆明军区授予“边防红色堡垒三连”荣誉称号的连队。这个连队有着光荣的历史,1947年在山东寿光成立,1949年随二野南下解放大西南。被授予荣誉称号时的连长曾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为自己能分到这个全师为数不多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感到荣耀。
  我们营是师直属的机动作战部队,下连后一直在二线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看到同去的战友都到老山、扣林山、者阴山和罗家坪大山等地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去了,自己却呆在条件舒适的二线,心里有一种失落感。不知道自己这三年能不能有个机会上战场。

  机会终于来了,1989年7月,我部接到准备到老山前线八里河东山接替13集团军38师112团的防务,开始三个月的临战训练。当时别提有多兴奋了,积极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

  10月中旬,我作为先遣人员到了八里河东山被称为“八十年代上甘岭”的1175.4高地接收阵地和了解当面越军部署情况。要上阵地了,那兴奋劲可想而之。

  上午两辆车载着我们离开文山驻地前往麻栗坡。一路上碰到从老山撤下来的友军(13军),大家都彼此打着招呼。车过交址城战争的气氛越浓,炮阵地里大炮都对着老山方向,我们知道老山快到了,前线到了。

  车过一个叫“夭六”的地方,副营长指着前面一座大山对我们说;“看那就是老山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老山,心情挺激动的。因为在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时,我还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在云南边防有一个叫“老山”的地方正在打仗,不过我没想到自己会来到这硝烟弥漫的老山战场。

  我连坚守的阵地是八里河东山1175.4高地,此高地山高坡陡,植被茂密,右隔盘龙江与老山主峰遥相呼应,左与东山主峰为邻。高地没有水源,所以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在阵地上住的是用波纹钢构筑的工事,大家都称“猫耳洞”。

  这一年是我人生中在最艰苦的环境中生活,接防后我们连的干部战士全分散在高地的几十个哨位。两三个人一个哨位,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还要防越南特工的偷袭。没有水要到几公里以外的东山去背,背回来后舍不得用。在14个月的日子里没有洗过几次澡,大家都盼望着下雨,这样就可以洗个澡了,也可以储备一点水做饭。

  在军旅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刚接防的时候,那几天敌我双方都展开炮击行动,我们的炮弹从头上呼啸而过落在越军阵地上冒起滚滚浓烟真带劲。然而越军也还击了,我们阵地落下几发炮弹,其中一发离我30米处爆炸,还好是枚100迫击炮弹,要是130或者152那威力可就大了。

  1990年12月4日,我在上甘岭脱下那穿了三年的绿军装。当送我们退伍老兵的汽车到达夭六时我们纷纷回头再看看渐渐远去的老山和八里河东山直到看不到。再见了留队的战友、再见了我的连队、再见了老山。

  当兵能有机会上一次战场,我知足了。我自豪在生命中有一段当兵的历史。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说明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国军人联盟:社区登陆 版权所有 2008/07/26创建 本页最后更新日期:2010-04-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09019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