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ww.jrlm81.com/bbs/index.asp) -- 67军战友之家 (http://www.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42) ---- 残躯碎影军魂归之一:相约重走南疆路丨蔺保旗 (http://www.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42&id=442632) |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5/5/14 13:05:09 -- 残躯碎影军魂归之一:相约重走南疆路丨蔺保旗 相约重走南疆路 蔺保旗 在许多人眼中,老山不过是一个地名,一座寻常的山。但于我而言,它承载着我炽热的青春与沸腾的热血,是我此生难以释怀的圣地。老山,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紧邻越南边界,山势巍峨险峻,主峰海拔达 1422 米,堪称易守难攻的天然壁垒。每当 “老山” 二字在心头响起,那血与火交织、生与死碰撞,枪林弹雨、炮火纷飞的惨烈画面,便如潮水般在我的脑海中汹涌浮现。如今,距离我离开那片战场已经四十载,可老山的影子,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任凭岁月如何冲刷,都无法淡去分毫。 回首往昔,四十年前,我从老山右山腿边那毫不起眼的九连防御阵地出发,向着 1058 阵地奔去,执行一项潜伏侦查任务。归途中,无情的敌人炮火轰鸣,命运的残酷齿轮就此转动,我与两名战友不幸触雷,身负重伤。那时的我,年仅二十三岁,刚刚告别长沙工程兵学院,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壮志豪情,踏入了这片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土地。 记得军校毕业时,我朝气蓬勃,满心期许能在绿色军营中大展宏图,以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彼时,兰州军区 47 军正在云南老山前线浴血奋战,进行防御作战。怀着炽热如焰的报国之心,我马不停蹄地赶往 47 军军部报到,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要求奔赴前线,前往老山那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我渴望将在军校中所学的知识倾囊相授,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更期望在残酷的战场上锤炼自己,铸就钢铁般的意志。就这样,我与一同分配到前线的 38 名来自各个院校的干部学员,踏上了一趟承载着使命与热血的汽车,向着老山前线疾驰而去。 那是 1986 年 8 月 20 日,傍晚时分,我们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了云南省麻栗坡县城。此时的我们,又热又饿,疲惫不堪,但心中的热血却丝毫未减。来不及片刻休息,便匆匆踏上了前往 139 师 415 团指挥部报到。团干部股的领导将我们引领至挂着伪装网的大卡车上。汽车缓缓启动,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艰难摇晃前行,而我们的心,也如同这山路一般,忐忑而又激动地怦怦直跳。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正一步步靠近那真正的战场,那即将与敌人短兵相接、厮杀搏斗的地方。 我们静静地蹲坐在伪装网笼罩下的车厢内,感受着卡车的颠簸,聆听着车轮与山路摩擦的声响。大卡车绕过三转弯,悄然进入了敌人炮火的射击范围。此刻,卡车司机小心翼翼地关闭汽车大灯,打开前面的小灯,在微弱的灯光下,谨慎地驾驶着车辆缓缓前行。与此同时,我们也真切地听到了前方阵地上传来的 “哒哒哒” 的枪声和 “轰隆隆” 的炮火声。就这样,在紧张与期待的交织中,我踏入了那拉口战场,自此开启了一段改写我人生轨迹的全新旅程。 |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5/5/14 13:07:33 -- 时光悠悠流转,如今,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那些曾经的画面总会不由自主地在我的脑海中清晰浮现。几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我常常会想,如今的老山,究竟变成了什么模样?那里,是否依旧安宁祥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当年触雷负伤留下的后遗症,在岁月的侵蚀下愈发明显。如今,我已步入六十多岁的花甲之年,前几年经历的三年疫情灾害,也给身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尤其是去年,我仿佛被病魔缠身,身体始终不适,频繁地发烧感冒,心情也随之跌入谷底,愈发沉重压抑。我的双耳,自受伤以来,便一直被蝉鸣声萦绕,脑袋里也从未停止过轰鸣。我深知,这是当年地雷的冲击波对耳朵造成的永久性伤害,致使听力逐渐下降。如今,耳朵里的声响,仿佛是一辆永不停歇的火车与电流相互交织,不断地发出 “呜呜吱吱” 的嘈杂声,让我夜不能寐,心神也难以安宁。 或许,人过六十岁以后,总会思绪万千,感慨丛生,我亦未能免俗。去云南走一趟,重回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场,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已盘旋许久,如同种子一般,在心底生根发芽,愈发强烈。然而,现实的困境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我的面前。由于双目失明,我的行动极为不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需要他人的悉心照顾与陪伴。也正因如此,这个看似简单的心愿,一直未能得以实现,成为了我心中深深的遗憾。 幸运的是,我有一位挚友马玉章,他同样是 1985 年在那拉口战区参与防御作战的参战老兵。在那拉口战区坚守的一年时光里,他对前沿阵地的每一处角落、每一条沟壑都了如指掌。更为难得的是,他古道热肠,总是热心地帮助每一位参战老兵,在战友们中间口碑极佳。三年前,我们曾一同畅想,要重返老山,去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生死与共的岁月。他曾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眼睛看不见,去了那儿能看到什么呢?眼前还不是一片漆黑。” 我微笑着回应道:“我虽看不见,但我可以去感受那里的空气,聆听那里的风声,嗅闻那里泥土的气息,寻找当年留在心底的那份感觉。”
一提到那拉口阵地,我的思绪便如脱缰之马,瞬间飘回到了团部 208 高地。还记得初上阵地不久,我站在 208 高地山顶右侧的一处突出位置,极目远眺。左手边,是八里河东山,山顶上设立着炮兵和高射机枪阵地,每至夜晚,便能看到一串串火舌如流星般喷射而出,划破夜空,飞向那拉口前沿阵地,紧接着,“哒哒哒” 的高射机枪声便会响彻天际。正前方,那拉口阵地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它被敌人三面高山环绕,形如锅底,时刻被居高临下的敌人虎视眈眈地窥视着。这里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我方与敌人的哨位犬牙交错,阵地在炮火轰炸下,早已化作人间炼狱。敌人大青山、小青山上的炮火,如同恶魔的利爪,始终居高临下地控制着这片土地。坚守阵地的战友们,白天只能蜷缩在狭小的猫耳洞里,根本不敢露头,唯有在夜晚,才能稍稍喘息片刻。也只有在这时,后方补给的食品、弹药才能艰难地运抵前沿阵地,而阵地上的烈士遗体与伤员,也才能被护送下山。阵地上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然而,我们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却如同坚韧不拔的钉子一般,牢牢地扎根在那里,寸步不让,坚决不让侵略者向前跨越一步。我的右手边,便是老山。而我的背后,永远是我誓死捍卫、魂牵梦绕,生我养我的祖国。每当忆起这些,我的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慨,那是对战友的崇敬,对祖国的忠诚,以及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深怀念。 一定要去老山看看,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这个心愿。我将想法与妻子王岚商量,她毫不犹豫地欣然同意,温柔地说道:“为了帮你完成心愿,我陪你一起去。” 此外,我们干休所还有一位战友刘恩慧,他也曾在老山上执行任务。当时,他在执行任务途中,突然发现敌人布下的地雷。为了战友们的生命安全,他舍生忘死,毅然决然地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亲自上前排除地雷。然而,在他成功排除两颗地雷后,在排除第三颗地雷时,意外发生了,没想到下面还隐藏着一个诡雷。随着 “轰” 的一声巨响,他被地雷的强大冲击力炸断了左臂,双耳失聪,失去了一只眼睛,仅存的一只眼睛,视力也不到 0.3。我将我们计划去老山转转的想法告诉了他,他听后,兴奋地表示一定要一同前往。
|
-- 作者:激越生命旋律 -- 发布时间:2025/5/14 13:08:38 -- 蔺保旗,男,中共党员,1963年1月3日出生,陕西渭南华州区人,1986年3月-1987年6月参加对越作战,荣立一等战功、一级伤残军人、优秀共产党,现在陕西省渭南军休干部休养。多年来,他克服双目失明和假肢的困难,做到退役不褪色的英雄本色,始终保持一名休养军人良好形象,处处发挥表率作用,
|
-- 作者:轻云微月 -- 发布时间:2025/5/14 14:22:46 -- 好文章,请继续。 |
-- 作者:难得糊涂 -- 发布时间:2025/5/14 20:30:52 -- 以下是引用轻云微月在2025/5/14 14:22:46的发言:
好文章,请继续。 |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25/5/14 21:50:33 -- 好文章,拜读了! |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25/5/15 12:50:37 -- 好文章,赞! |
-- 作者:如墨轻蘸 -- 发布时间:2025/5/15 15:29:37 -- 又一系列好文章,赞!赞!赞! |
-- 作者:野百合 -- 发布时间:2025/5/16 13:42:52 -- 拜读了,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