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ww.jrlm81.com/bbs/index.asp)
--  老兵家园  (http://www.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48)
----  将军眼里的泗湾湖(转发原上警程关生副政委的读后感)  (http://www.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48&id=407231)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9/1/19 14:26:55
--  将军眼里的泗湾湖(转发原上警程关生副政委的读后感)

追忆远去的苦乐年华

——品读纪实作品

《泗湾湖不会忘记》杂感

○程关生

前一阵,读到一篇叫做《泗湾湖不会忘记》的纪实作品,是古稀老人杨迎喜微信推荐给我的,杨是我的老领导,我在高炮658团二营部当兵时他是教导员。

这篇纪实作品的作者叫李兴杰,我和他不熟,听说他是我们高炮75师直属队的一个退伍兵,写过不少文学作品,成了颇有名气的作家。细细品读他的这篇纪实,字里行间依稀可见老炮兵、老营盘、老农场的话语音调,亦能找到对发生在30多年前泗湾湖农场远去的往事绵绵不绝的情感。

作者的笔触比较朴实,通过几位曾经参与泗湾湖农场围湖造田的老兵的回忆,力求还原全师官兵当年泥里水里、手拉肩扛、拚命劳作的劳动生活场景。应该说,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作品通篇表达的主要是一个字:"苦"。艰苦、困苦、清苦乃至痛苦,还有苦恼、苦闷、苦涩,这都是当事人的真切感受,是客观实在的。身为这支部队的一员,读后容易产生共鸣,毕竟,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一份记忆。作者帮助我们打开了一扇记忆的窗户,让我们这些步入花甲乃至古稀之年的人们,茶余饭后多了一道话題、添了一缕情丝。

说到"苦",扛*腔的荷锄,打炮的围湖,比农活还重的极限般劳作,等等,作者作了浓墨重彩的铺排。可以说,他把"苦"写足了、写透了。

其实,再苦的日子里,也有轻松的时候,这恐怕就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吧。泗湾湖盛产西瓜,块头大,价格也便宜,我们劳动间隙没少吃。一天傍晚收工后,营部几个班都在切西瓜,电话班一个兵吹牛,"我一口气能吃三个,你们信不信?""你要真能吃了,我这条\'大前门\'归你。""此话当真?""当然!"我们报话班一个兵和他赌上了,大伙也在一旁吆喝,为吃瓜者加油。结果,第三个瓜刚开吃,他肚子实在撑的不行,"哇哇---"吐了一地,大伙哄笑着散开了,赌者扔给他两包烟算是"慰问"。

泗湾湖的酒,据说用的是"洋河大曲"的配方,我们全师上下都喝这个。开始叫"泗湾湖大曲",后因本师"贺秀才"写了首诗,"湖是碧玉杯,泉是珍珠水,美酒加咖啡,愿君多品味……"遂改成了"湖泉大曲"。那些年,我每次去农场都能喝上几杯,过年团里还能发两瓶。

一位师领导有点"湖泉依赖症",升任到兄弟单位后,第一顿"接风宴",就被半斤"五粮液"给放倒了。"以后还是喝点湖泉吧"。他喝起"湖泉"两瓶不醉,那真叫海量,部下知其"酒性",每年都去泗湾湖拉上一点……

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追求并没有枯竭。我当兵第一年,轮到我们营去泗湾湖农场劳动,新兵集训三个月后,我们被大卡车拉到了农场。尽管每天农活很累,新兵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情还是挺高的。有个新兵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半就起床扫地,把营部前前后后清扫得干干净净,没几天,有两个新兵跟上了,他就又提前了半小时。营部大扫把就那么几个,有同志生怕别人抢去了,头天晚上就悄悄给藏了起来。不仅如此,一个新兵还抢到了给某领导洗衣服的活,每次洗净、晾晒、叠好,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挺不容易的。这个新兵年终得了个嘉奖。

大概我属于那类"后知后觉者",我做的好事多是些力所能及的,从没有刻意起过早,也没想过与哪个战友去争个高低优劣,故而不显山不露水,有老兵说我"不大会来事",我想也是。可我们班长王金良不大在意这些,他见我喜欢写写画画,总是夸我、鼓励我……想起来,那还真是一个有几分理想外加几分燃烧着的激情的年代。

我们这批兵是1978年2月入伍的,没赶上师组建时"围湖造田"的创业潮。可我们也没少去农场劳动,尤其是到泗湾湖挖渔塘,是件特别苦的差事,烂泥污水,腐臭难闻,伴着凛冽寒风,一会儿瑟瑟发抖,一会儿又浑身汗湿……然而,想想创业者们昔日的付出,也不觉得有什么苦和委屈了,更不觉得有什么可感叹伤怀的。

君不见,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指示王震率359旅开赴南泥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边区大生产运动,冲破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泗湾湖,还有过去的城西湖农场等,都是循着这条路子走下来的,它是人民军队为党和国家主动分忧解难的一个创举,亦是贫穷年月军队自给自足、保持战斗力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已步入实现全面小康的新时代,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窘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忘乎所以。对于这段用艰辛汗水填补温饱的历史,我们没有资格轻看,而应给予十二分的尊重;对于亲历过这段历史并为之付出辛勤劳动乃至留下残疾的人们,我们更应怀有深深的敬意,因为,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功臣模范!我赞成作者对这些拓荒者的颂扬。

谁都知道,我们这支军队是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过来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付出了多么巨大的流血牺牲!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现在,我们过上了习主席宣称的"有尊严的生活",更应该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砥砺前行。

如此说来,高炮75师这支年轻而又历史短暂的部队16年走过的每一步,包括泗湾湖农场的围湖造田、春耕秋收、养鱼酿酒,无一不是我们曾经搏击的别样战场。在这里经受的磨砺,锻造了我们的意志,锤炼了我们的品格,这是比任何别的享受更久远、更透彻骨髓的精神积淀。它的价值,早已显现在我们师的历史画页中,显现在一代代官兵的人生追求与奋斗的轨迹中。这篇作品算是撩开了我们师与泗湾湖农场的一丝面纱,作者功不可没。

我寻思着,如果作者有兴趣继续把文章做下去,花一番大气力,接触到30位、50位乃至更多当年的75师官兵,亲历者的广泛程度覆盖全师各个团队各个层面,看看他们心中的泗湾湖究竟是个啥模样?我相信,笃定会掌握丰厚如山、跌宕如潮的第一手资料。到那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泗湾湖,将是一幅宏大场面与鲜活细节、艰苦常态与快乐瞬间、感观直觉与理性思考融为一炉的立体画卷。

这,当是许许多多的亲历者期待与渴盼的吧!

(2019年元月15日16:30草成于沪上)

<!--EndFragment-->

<!--EndFragment-->
--  作者:杨迎春风
--  发布时间:2019/1/19 18:11:43
--  
好作品,我也推荐,请大家好好欣赏!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19/1/19 20:29:49
--  
我怎么打不开啊?
--  作者:天星居士
--  发布时间:2019/1/19 21:31:08
--  
以下是引用五行真人在2019/1/19 20:29:49的发言:
我怎么打不开啊?


--  作者:难得糊涂
--  发布时间:2019/1/19 23:18:36
--  
代码,打不开啊?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9/1/20 9:52:09
--  
编辑了一下,请看看这样行不行?
--  作者:杨迎春风
--  发布时间:2019/1/20 10:21:17
--  

程关生将军又在微文前加诗一首:

          五绝

生命无限好,怎奈岁月刀。

记忆幽深处,浩荡青春潮。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9/1/20 11:09:30
--  
谢谢老唐!
--  作者:清清河水
--  发布时间:2019/1/20 13:26:16
--  
以下是引用盛唐在2019/1/20 9:52:09的发言:
编辑了一下,请看看这样行不行?

唐兄你好!,我能打开文字,但里面的图片打不开,是不是我的游览器问题呢!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9/1/20 14:50:11
--  
以下是引用清清河水在2019/1/20 13:26:16的发言:

唐兄你好!,我能打开文字,但里面的图片打不开,是不是我的游览器问题呢!

是的,微信上转过来的视公众号不同,有的图片能打开,有的图片打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