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ww.jrlm81.com/bbs/index.asp)
--  开心营地  (http://www.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66)
----  巧对妙联(文学趣谈四)  (http://www.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66&id=188408)

--  作者:葛风
--  发布时间:2014/2/8 10:55:47
--  巧对妙联(文学趣谈四)

     清朝,文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流派——“桐城派”,桐城的方苞(‘狱中杂纪’作者)和宿松的朱仕禄是这里面的代表人物和好友。一次,他俩相邀经宿松走驿道赴京应试。行至一田埂时,一老农拦住去路,笑呵呵地说:“两位秀才,我出一个对子,你们能对上,就让你们过去。倘若对不上,就别怪我老夫不客气!” 
    方朱两人相视一笑,说:“老人家请讲。”

    老农手捧一把稻秧,高声吟道:“稻草系秧——父抱子。”朱仕禄沉吟半饷,用眼求助方苞。只见方苞手指向田埂上的一个竹篮,朱仕禄转眼望去,发现那竹篮里装满了春笋,猛然醒悟,脱口而出:“竹篮提笋——母怀儿。”

     老农连连点头,放行。 
     又行,至一草屋前,那朱仕禄甚感口渴,遂向草屋前一磨粉的妇人施礼,说他们是赴京赶考的秀才,想讨口水喝。
    那妇人瞟了他俩一眼,说:“哦,赴京赶考的秀才?想喝水,那好,我出一个对子给你们对对,对得上,有水喝,对不上,不仅没水喝,还得回去攻读几年!”说着一边转动石磨,一边说出上联:“磨大眼小,齿轮轮,吞粗出细。”
    这下,把方朱两人都难住了。两人在草房前席地而坐,苦思冥想,久久对不上。不由那妇人一阵阵“嗤嗤”发笑。
    蓦地,方苞发现草屋檐下挂着一杆秤,灵机一动,说:“有了!”他站起身,高声吟道:“秤直钩弯,星朗朗,知轻识重。”
    那妇人连忙端出热茶,说:“好,对得好!这位先生还有些才学,请喝茶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8 16:00:51编辑过]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4/2/8 11:30:20
--  
艺术在民间。
--  作者:关山樵夫
--  发布时间:2014/2/8 11:52:57
--  
好对联!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4/2/8 17:40:53
--  
以下是引用马立昆仑在2014-2-8 11:30:20的发言:
艺术在民间。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14/2/8 19:30:13
--  
民间有高手啊!艺术源于生活。
--  作者:难得糊涂
--  发布时间:2014/2/8 20:19:02
--  

【稻草系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磨大眼小,齿轮轮,吞粗出细

   秤直钩弯,星朗朗,知轻识重】

 

活生生的,察物题联。两付对的都妙,相对而言第一付更妙。


--  作者:坐看云起
--  发布时间:2014/2/8 20:20:44
--  

桐城派扬名天下。


--  作者:大河
--  发布时间:2014/2/9 7:26:35
--  

哈、哈,安徽民间,也如此藏龙卧虎,实在令人钦佩!

精彩,分享了!


--  作者:杨迎春风
--  发布时间:2014/2/9 18:20:4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妙!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