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ww.jrlm81.com/bbs/index.asp)
--  开心营地  (http://www.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66)
----  点将台三号令(补充题)  (http://www.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66&id=66069)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0/10/19 17:10:02
--  点将台三号令(补充题)
 关于牛的数量已经清楚了,跟着教授的思路走,再加一道补充题。
 在武义县有一个全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村,村名叫俞源,村里有一座俞氏祠堂,画面里是古戏台前的柱子,柱子上的雕刻十分精美,历经几百年任然栩栩如生。请问:画面上有几只动物?能描绘一下它们的特点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看图说话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胜利
--  发布时间:2010/10/19 17:54:50
--  

俞源太极星象村为浙江金华境内的古民居群,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金华市四大景点之一。俞源太极星象村坐落在浙江省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系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排列设计建造。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1027间。古建筑内木雕、砖雕、石雕精致,巧夺天工。在村口有占地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俞源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融合,是古生态“天人合一”的经典遗存,是寻古探秘休闲的旅游胜地。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0/10/19 17:59:51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俞源太极星象村是中国民俗文化村,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金华市四大景点之一。俞源古建筑群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俞源太极星象村坐落在浙江省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系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排列设计建造。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1027间。古建筑内木雕、砖雕、石雕精致,巧夺天工。在村口有占地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俞源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融合,是古生态“天人合一”的经典遗存,是寻古探秘休闲的旅游胜地。
  相传明代国师刘伯温与俞源的俞涞是同学,两人感情甚笃。俞
  

涞是刘伯温从婺州,杭州回老家处州青田的必经之路。当时,俞源旱涝交替,常发瘟疫,民不聊生。刘伯温好堪舆之学,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设计并指挥改村口直溪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经测量太极图直经为320米,面积120亩。同时,设计了村庄建筑的星象,八卦布局。村周十一道山岗与太极阴阳鱼构成天体黄道十二宫,八卦形排列的28座堂楼,对应星象二十八宿,七星塘、七星井呈北斗星状分布,被誉为“处州十县第一祠”的俞氏宗词正好位于其星斗内。俞源村文物古迹众多,古建筑有395幢,以宋、元、明、清四朝古屋为主,尚有堂楼、厅、阁、院、馆、祠、庙等,木雕、石雕、砖雕做工精细。其中宋代的洞主庙,元代的利涉桥,明代的古戏台,均名扬四方,而村中“迎玩堂”和清代知县题赠的万春堂“惠及行旅”匾额则证明俞源旅游有悠久的历史。

奇异布局

                                                                                                          俞源太极星象村布局奇异,充满神奇。据考证俞源村系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排列设计建造,村口设有直径320米,面积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村庄内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筑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村中还有防火、镇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巨大的田野太极图、民居按天体星象排列俞源村后的梦山岗高处俯瞰,一条山溪从村庄东南方流入,改为东西方向横穿村子,直至村西山脚,复折向北至村口,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的溪流与四周环山在村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而「S」形溪流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界限,把田野分割成“太极两仪”。溪南“阴鱼”古树参天,鱼眼处现有公路穿过;溪北“阳鱼”稻谷金黄,鱼眼处种着旱地作物。经仪器测量,太极图直径为320米,面积8公顷。据说,太极图置于村北口子上,一则可
  

以档住北方的寒冷空气和“邪气”,二则好似一座“气坝”,防止村庄祥瑞之气外泄。
  专家们进一步考证后发现,俞源村的居民布局是按中国古代的天体星象图“天罡引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与1974年在河北宣化辽墓中出土的星象图的排列完全一致。村口的太极图即环绕俞源村的“双鱼宫”,与围绕村子的十一道山岗正好组成“黄道十二宫”。村中的28处古建筑群则按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又名“七星塘”)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组成“天罡引十八宿”的布局。更为巧妙的是,2位于西方“白虎”之首“奎”宿的俞氏宗祠恰好装在北斗星的“斗”内。

名胜古迹

                                                         
  俞源太极星象村村内名胜古迹众多,现存古建筑1072间,占地3.4万平方米,有民居、宗祠、店铺、庙宇、书馆等。古建筑体量大,做工精致,古屋、古桥保存完好,墙上壁画保存完好,木雕、砖雕、石雕精细,巧夺天工,将功能与艺术,实用与美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建筑主体结构完美地融合起来,独具江南风格。“双溪九陇环而抱,云可耕兮月可钓,翠草凝香黄犊肥,银波弄影金鱼跳,……”这首明朝进士俞俊写的“俞源八景歌”就是对俞源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始建于南宋的洞主庙,是远近闻名的圆梦胜地。村口设一占地达8公顷的巨型太极图,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融合,是古生态文化的经典遗存,是考察、观光、游览的首选之地。

两朝文风

                                                         
  俞源明、清两朝出过进士、举人、秀才等293人;现存写俞源的古诗百余首。宋谦、章溢、苏平仲、冯梦龙、凌蒙初等名家与俞源有着不解之缘,明翰林院士苏平仲撰写的俞源皆山楼记被载入《四库全书》,有关俞源的许多故事被编入《二刻拍案惊奇》和《中国情史》。俞源曾出过画有、书法家、医术家。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擎台阁”流传至今。

生态保护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刘伯温按天体星象原理规划俞源村布局,意在
  

营造良好的风水环境,事实已具有朴素的生态学意义,是古代生态环境意识在村落建设上的体现。首先,在村口造一个太极图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水利改造工程。俞源村在地形几乎是四面环山,仅在北面有一个小缺口,整个村庄就像一只口小肚大的瓶子,一条小溪就从瓶颈处笔直地流出村外。雨季时,每当大雨过后,山上的水纷纷涌入小溪,溪水流量陡然增加。由于出口狭小,溪道笔直,溪水下泄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瓶颈处就会滞留大量溪水,进而造成漫溢,形成涝灾。刘伯温将溪流改成S形,就是要把溪道变长,溪道容积加大,可使溪水下泄速度减缓,使瓶颈口处的水量不至暴积,溪水可以缓缓流出村庄。在村内民居上发现的30个太极图可以说明,太极文化已完全融入了村民的曰常生活中,为村民们认同和崇拜。
  同样,刘伯温用黄道十二宫的理论把环绕俞源的山岗变成了“神山”,培育了村民保护山林的生态意识,从而世世代代禁绝了滥砍山林,改善了小溪源头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了山洪下泻、溪流泛滥的诱因。据史书记载,刘伯温的好友俞涞还带头在家乡营造过两片人工林近5公顷。这样做了还不够,刘伯温让人在村内挖了7口池塘,作旱时救旱、火灾时救火之用。刘伯温却把它们按北斗七星状排列,名之曰“七星塘”,进而将村落的民居全部按天罡引二十八宿排列……。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权威、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考察后认为,俞源可称为中国古代村落生态建设的典范。

罕见的俞源古建筑

俞氏宗祠

  系明代洪武七年,俞涞四个儿子为父所建,称“孝思庵”,后遭兵燹。清嘉靖年间,俞源出了5位名人:俞大有(嘉靖五年贾薪?浚?诶癫抗壅?,俞昭(嘉靖十三年出贡,入南雍,
  

授山西代府审理,进阶奉议大夫),俞款(嘉靖四十年出贡入南雍,任山东青州经历,进阶征仕郎),俞彬(嘉靖四十年武试辛酉科中武,被同宗俞大猷总兵派往温州皇华关任把总抗倭),俞世美(嘉靖四十四年贡生,善词章,被当时宰相严讷器重,授江西宜黄县令)。当时俞氏家族名声大振,于隆庆元年大兴土木重建俞氏宗祠。宰相严讷赠送“壬林堂”大匾一块。祠堂前后左右六大厅,二小厅,共51间,占地3176平方米,被誉为“处州第一祠”,祠内雕花戏台,有“金华八县第一台”美称。

声远堂

  也称大花厅和六峰堂,俞继昌建于清康熙二年,共92间,1466平地方米。厅堂正对六峰山,地伏全用砖雕,厅内桁条根根浮雕。沿口三根桁条雕三类动物,左边是天上飞的,中间是山上跑的,右边是水中游的。其中九条鲤鱼,活灵活现,会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黑、黄、红变换,可谓一大奇观。中间的桁条雕有四只麒麟,还有鹿,牛,羊等,称“百兽大梁”。麒麟身雕龙头、猪鼻、蛇鳞、鹿身、虎背、熊腰、马蹄、狮尾,集动物精华于一身,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物。后堂由俞继昌父亲俞天惠建于明万历四十年,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裕后堂

  俞从岐第三子俞林模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年,原158间,占地2560平方米,是全村最大的古厅,因而村里人也称“大大厅”。厅内两扇大圆花窗直径1.5米,拼花精细,其窗心直径35cm剔空雕刻,外观分别是由双龙组成的“福”字和“禄”字,意为福禄双全,而内侧则雕有武士决斗图案,别出心裁。裕后堂是俞源三大“五无”奇屋之一,即梁上无灰尘,无蜘蛛结网,无苍蝇蚊子,无鸟雀过夜,屋内阴凉好象无夏天。
--  作者:马立昆仑
--  发布时间:2010/10/19 23:18:08
--  
老唐的资料很详尽,点到了雕花戏台。
--  作者:蓝天
--  发布时间:2010/10/20 0:11:48
--  
麒麟,鹿、牛、羊,青蛙,鱼   还有小昆虫  多种动物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10/10/20 8:18:26
--  
以下是引用蓝天在2010-10-20 0:11:48的发言:
麒麟,鹿、牛、羊,青蛙,鱼   还有小昆虫  多种动物

支持,顶一个。


--  作者:雪山青松
--  发布时间:2010/10/20 9:07:08
--  
以下是引用蓝天在2010-10-20 0:11:48的发言:
麒麟,鹿、牛、羊,青蛙,鱼   还有小昆虫  多种动物

加上马


--  作者:摆渡
--  发布时间:2010/10/20 9:14:27
--  

哇,什么眼神,摆渡看见的只有麒麟,鹿,不知名的小动物。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0/10/20 9:21:20
--  
以下是引用蓝天在2010-10-20 0:11:48的发言:
麒麟,鹿、牛、羊,青蛙,鱼   还有小昆虫  多种动物

哈哈,我眼中只看见麒麟、鹿、青蛙三种动物,所以不敢抢先回答。顺便说一名,青蛙更确切的说应该叫瘌哈瘼,有一个仙名,那个字我打不来。

补充说一下,那个字终于打出来了,就是蟾蜍。青蛙乃金蟾也,是幸福的象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0 20:29:05编辑过]

--  作者:盛唐
--  发布时间:2010/10/20 10:08:28
--  
  蟾蜍(toad)
  别名癞蛤蟆、癞刺。分大蟾蜍中华亚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刮下的蟾酥和脱下的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拼音名 Chán Chú
  别名 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蛤蟆、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东北、华北);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华东、中南、华南)。这种干燥蟾蜍,商品称为"干蟾",除去内脏的商品习称"干蟾皮"。
  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行动缓慢笨拙,不善于跳跃、游泳,只能作匍匐爬行。
  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种蟾蜍,它们分属26个属。主要分布在除了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国、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
  白天,大蟾蜍多隐蔽在阴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傍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边或房屋周围等处活动,尤其雨后常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种害虫。大蟾蜍冬季多潜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烂草里,也有在陆上泥土里越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