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www.jrlm81.com/bbs/index.asp)
--  2014[难忘的岁月]  (http://www.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102)
----  挑 战 江 湖——(一)围江造田  (http://www.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102&id=208432)

--  作者:难得糊涂
--  发布时间:2014/7/1 13:42:44
--  挑 战 江 湖——(一)围江造田
 

                                                       

 

       回顾军农生活,难忘莫过江湖。因为,在我当兵的几年里,即参加过“围江造田”,又参加过“围湖造田”,所以,我把这篇小文的题目叫着“挑战江湖”。实话实说,无论是从当年向荒湖江滩要粮,成千上万官兵硬是凭着肩挑手提开挖出一道道排灌水渠,筑起一座座防洪大堤的壮举来讲,还是用今天的生态建设观点提倡退耕还湖来评价,那都是一种挑战。

                                         一、围江造田

      十九岁那年,我巧缘成为南京高炮66师的一名新兵。当时,大部队正在越南执行抗美援越任务,我们这批提前入伍的新兵本来是要补充到越南战场上的,后来因为国际形势变化和部队出国参战一年的周期快到了,就没有去成。在等待大部队回国的日子里,经过短期的新兵集训,于早春2月正式开拔到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县的桥头镇,开始为期四个月的“围江造田”。

      从地图上看,万里长江过南京后顺着东北方向流向镇江,在流经句容县的西北角向南拐了一个小弯,就在这个拐弯处有个地方叫桥头镇,在桥头镇的正北面有一片沼泽紧连长江,从这段长江的走势来分析,很早以前这里很可能是长江南河床的一部分或内河入江口的冲击地,当地人把这个沼泽叫做“芦苇荡”。说是“芦苇荡”其实只是一个季节性沼泽芦苇湿地,既没有白洋淀芦苇荡的浩渺,也没有微山湖芦苇荡的壮观,更没有沙家浜芦苇荡的神秘,在我们来到的时候,因为老芦苇已经收割,新芦苇还没有长出来,只剩下一大片芦苇桩子,连一根芦苇也没有看见。我们的任务是要赶在长江夏季洪水来到之前,乘着新芦苇还没有长出来,在芦苇荡的南边的东西方向开挖一条灌溉总渠,再利用挖起的土方在芦苇荡的北边,沿着长江的走向筑起一道防止长江洪水倒灌芦苇荡的大堤,当时,大家都把这个任务叫着“围江造田”。

      参加“围江造田”的是整个新兵大队,我被分配在第一中队第七班当班长,班里共有10名战友,都是来自安徽和浙江,“围江造田”任务结束后,我们被分配到不同的连队,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前几天,为写这篇小文,翻出了当年七班的花名册,他们是:张保国、郭光友、刘光植、刘振华、彭叶家、孙谋贤、叶自胜、张保山、张方洁和我,四十多年了,亲爱的战友们,你们都好吗?中队长是从越南战场提前回国的老同志,名叫斯登如,安庆人,我们是老乡,59年的兵,听说是个在越南战场上负过伤的战斗英雄,十年后我们在全省系统人事工作会议上第一次重逢,方知他从副参谋长的位置上转业到一个电业局任副书记,分管人事。从次,我们每年都能够在这种会议上见上一两次面,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亲啊,缘分。

       提起那次“围江造田”,终身难忘啊,数千名新兵背南面北,立足芦苇荡,按照中队、班的序号从东到西一字排开,两人一组,一人挖土上土,一人挑土,挑土的累了,再与挖土的调换,这叫一帮一,一对红。土方指标到班不到组,这给班组内部协助提供了空间,竞赛以中队为单位,红旗落谁家,关键看土方。依稀记得当时我们住在桥头镇一个生产大队的队部,西边有个晒谷场,距离工地有一里多路。那时候还兴“早请示晚汇报”,早上起来以班为单位念一段毛主席语录,算是早请示,然后整队到晒谷场参加中队报到点名,在中队长的带领下举着红旗扛着工具迎着朝阳喊着口号向工地进发,当时喊得最多的口号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能是因为这个口号与军人队列节奏比较合拍而又是最高指示的缘故。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工地的上午是一天当中最繁忙最热闹的时段,红旗猎猎,人头攒动,挖土的不停地翻动着铁锹,时不时还要把挖起的芦根磕掉土抛向身后的根堆,挑土的摔开臂膀飞一样把土送往大堤,又像过往的芦燕俯冲一样马不停蹄的返回,中间小息,此起彼伏的拉歌声汇成欢乐的海洋,歌声响彻整个工地。中午炊事班把饭送到工地上,吃过午饭有过把小时的休息时间,有的三五成堆地坐在一起聊天,有的把芦根铺平,草帽往脸上一盖,躺在上面,有的还时不时拿起一条新鲜芦根咀嚼着,别有一番情趣。下午印象最深的是收工的时候,看着一天天长起来的大堤和不断延深的渠道,成就感由然而生。天边的晚霞,暮归的老牛,伴着我们“打靶归来”的歌声,构成一道壮丽的时代风景线。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终于有一天一座雄伟的锁荡大堤和一条灌溉总渠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那是我们数千多名新兵血汗的结晶啊。由于提前完成了“围江造田”任务,我们告别了艰苦奋战三个多月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的芦苇荡,然而,那首自编自娱的歌一直都在心中唱着:

      雄赳赳,气昂昂,兵发芦苇荡。筑大堤,围江滩,建设新农场。五七指示指方向,要把江滩变粮仓。

     迎朝阳,披晚霞,风雨不能挡。你挖土,我挑担,苇荡摆战场。革命战友亲兄弟,部队似家党似娘。


--  作者:大浪淘沙
--  发布时间:2014/7/1 14:23:09
--  
 "  雄赳赳,气昂昂,兵发芦苇荡。筑大堤,围江滩,建设新农场。五七指示指方向,要把江滩变粮仓。

     迎朝阳,披晚霞,风雨不能挡。你挖土,我挑担,苇荡摆战场。革命战友亲兄弟,部队似家党似娘"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难得糊涂
--  发布时间:2014/7/1 14:28:02
--  
小文同时献给党的93岁生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  作者:大浪淘沙
--  发布时间:2014/7/1 14:51:14
--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  作者:三秋
--  发布时间:2014/7/1 15:03:40
--  
糊涂老兄好文章啊。期待老哥的后续佳文。
--  作者:杨迎春风
--  发布时间:2014/7/1 16:47:1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围江造田,我也参加了,但没有老胡记忆好。老胡也写得好,自编自娱的诗更好!
--  作者:坐看云起
--  发布时间:2014/7/1 16:52:43
--  

难得糊涂老兄既参加了66师的围江造田,又参加了75师的围湖造田,是个有功之臣。文章写的翔实生动,云起读后感到特别解气

---赞一个,盼续篇。


--  作者:五行真人
--  发布时间:2014/7/1 21:03:23
--  
以下是引用三秋在2014-7-1 15:03:40的发言:
糊涂老兄好文章啊。期待老哥的后续佳文。

期待!!!


--  作者:伫立黄昏
--  发布时间:2014/7/2 5:07:48
--  
拜读!段落清晰、文字严谨、情感真诚、对那个时代有着执着的眷恋。战友在单位从事过史志方面的工作吧?
--  作者:仙华山
--  发布时间:2014/7/2 5:43:00
--  
好文章,拜读了,谢谢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