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论坛军人休闲区人在旅途 → 井陉县桃林坪花脸社火 (之一)


  共有958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井陉县桃林坪花脸社火 (之一)

帅哥,在线噢!
坐看云起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勋章:
原创先锋勋章
写作能力强,原创文章多。八一征文
2010年〖迎八一征文〗参与勋章特殊贡献勋章
积极参与网站募捐,为网站建设作出特殊贡献。精华50帖勋章
精华帖50帖以上的功勋奖章!【感恩】勋章
2011年母亲节或父亲节征文奖章最佳版主勋章
为版块管理呕心沥血的版主,特颁发此勋章!二千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二千帖以上的荣誉勋章!迎龙年贺新春
参与“迎龙年贺新春”征文活动勋章军人情结
参与“说给八一的话”五千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五千帖以上的荣誉勋章!军盟五周年
积极参与军盟五周年征文奖励金鼎奖章
积极跟帖顶帖,回帖数量达到一定名次者奖励。精华100帖勋章
精华帖100帖以上的功勋奖章!难忘的岁月
参与“难忘的岁月”征文勋章一万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一万帖以上的荣誉勋章!抗战纪念章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军盟8周年
纪念军盟8周年暨“八一”庆祝活动军盟十周年
不忘初心逐梦行征文勋章社区建设奖
谢谢您为社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庆冬奥观冬奥”征文勋章
庆冬奥观冬奥
等级:上将 头衔: 帖子:12809 积分:62349 威望:50 精华:170 注册:2010/5/12 16:17:48
向盛唐,学技艺。传图象,玩电脑。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9 10:12:43

井陉县桃林坪花脸社火

  桃林坪花脸社火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传说,八百年前在井陉县小作镇桃林坪村南楸树梁进行了一场激战,多员名将浴血奋战,击败敌寇。后当地百姓为纪念当时的战斗场面,根据传说,精心组织,刻苦排练,组建而成,描述了三国、梁山等故事中各员名将的战斗场面,共有16个回子。

  桃林坪花脸社火不唱不说,只从脸型、招路上才能辨认演员的身份和戏的内容。因其脸型奇特、武艺超群,在嘉靖年间被朝廷封为皇纲护卫队,因此一年一度的井陉赵庄岭皇纲都有桃林坪社火押送,称为押纲护驾社火。

  桃林坪花脸社火有严密的组织,表演队伍庞大,以护纲护驾做依托,表演技艺独特。

附资料:桃林坪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山区 20公里处的小作镇。村里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有一场红红火火的花脸社火表演。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也吸引了省会石家庄甚至北京、天津等地的人们和外国朋友。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也是村里一年一度的庙会。表演的,看社火的,走亲访友的,拍照摄像的,摆摊卖货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相传300多年前,到此经商的山西人将花脸社火带到了井陉桃林坪村,后就在周围的村子传播开来。井陉几乎村村都有社火,大体上分“文社火”和“武社火”,前者主要体现一个“耍”字,跟舞台上的传统武打戏相似,“武社火”则是真刀真枪地对打,充满了战斗气氛。桃林坪村的花脸社火以武社火为主,多年来久负盛名,因为无论从表演技艺、演员阵容和行头装束上,桃林坪村在当地都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刷后,能够世代相传,每年坚持表演,坚守住传统民间艺术阵地的村落屈指可数。2008年,桃林坪的花脸社火被河北省文化厅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加社火表演的演员、化妆师、导演、武术师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村民,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多岁的孩子,每次有二三十人之多。近年来,为了让年轻人熟悉并继承这个传统民间艺术,演员以十四五岁的少年为主,大都是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经过村里的老人或者“教头”短期培训,他们表演得有摸有样。每次表演花脸社火时,都会有秧歌队的陪衬表演,与社火队正相反,秧歌队的演员全是清一色身穿大红衣裤的由小媳妇和中年妇女组成的娘子军。


 

花脸社火的演出中只有武术做打,没有念唱。除了表演到高潮时男人们雄性的呐喊外,一直都是默不作声,惟有高低起伏、铿锵有节奏的鼓乐伴奏。所谓“花脸”,是依据戏曲脸谱的造型来勾画的一种脸谱,共有5大类:即红花胡、黑花胡、小黑脸、丑脸、素脸,细分下来,有五十余种。花脸戏有《三英战吕布》、《卢俊义上梁山》、《三捉孟良》等数十出。

这天清晨,天还黑蒙蒙的,人们就早早地汇聚到这里,大小车辆把这个躲藏在山坳里的普通小山村挤得水泄不通。在村委会的二层小楼上,团支部、妇联、会议室等办公室,都成了简易的化装间,对着小镜子女演员忙着为自己的脸上妆。村里的化妆师用红、白、黑等几种油彩在男演员的脸上认真细致地勾勾画画,时间不长,一个个性格别样的人物脸谱便神态各异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化好妆的少年,在表演开始前,有的抓紧时间排练最后一次,有的回家吃热腾腾的十五的饺子。村里街道上会遇到不少身着戏装的花脸小“吕布”或“曹操”。



如今的桃林坪花脸社火演变为以花脸社火为主,以其它文娱节目为辅,老幼喜闻乐见的春节民间文艺活动。桃林坪的花脸社火之所以常年不衰,生命力旺盛,是因为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除了以形体、动作表演为艺术语言,靠武打套路完成的特点外,我认为,花脸妆和讲究的衣着是其亮点。动静结合,线面统一,形式感强;既有独特的表演阵形,鼓乐激荡,铿锵威严;又有行进表演,动若猛虎下山,气势逼人。如果追溯花脸社火的渊薮,我看应该是以农耕为主的古代民众祈祷活动的演变。

花脸社火每次表演的程序是:先在戏台前的空地上举办仪式出发,后沿村里的一条主要街道进行行进表演,每走到供有菩萨的庙宇戏前,都进行叩拜。沿街表演结束,队伍回到戏台,开始圈场式的花脸社火对打表演,或单人展示器械技能,或双人刀枪对打。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成一圈,乐手们则钹鼓助阵,一派喧嚣。最后,活动从台下移到了台上——戏剧演出以及其它形式的节目,包括外村的文艺团队都可以登台演出了……



该村戏台前空地的另一端是一个庙宇,所以这里自然成为全村文娱演出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十几位红红绿绿的女秧歌队员上场拉开序幕,她们欢快地跳跃着把现场的气氛烘托起来。接着以村里有威望的老者和村领导为首的男性村民站成一排,走到庙宇前,焚香烧纸,双膝跪地,叩首祭拜,举行祈祷仪式,祈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其次是花脸社火队员手持刀枪剑戟,分成几队,分别进行简单的叩拜后,呐喊着,打着呼哨和飞腿亮相。

彩旗飘飘,刀枪铮铮。从戏台出发,秧歌队、社火队以及外村来的高跷队或者跑旱驴队等大队人马便浩浩荡荡地沿街开始表演了。此时,全村的男女老幼全都从热乎乎的屋里走出来,有的挤站在大门口张望,有的爬上自家房顶,居高临下观赏。




   
山村沸腾了。唱的,跳的,各种大鼓及其他演奏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把这个小村高高举到了天上。人们此时早已忘记了一年的疲惫和烦恼。这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其实是把最虔诚和最淳朴的愿望表达出来了。

正月里,新年伊始,老百姓需要的就是这个样子,需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别无奢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井陉县桃林坪村庙会--花脸社火--巡街演出--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井陉县桃林坪村庙会--花脸社火--巡街演出--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井陉县桃林坪村庙会--花脸社火--巡街演出--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帖被加为精华]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