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论坛老兵文学区老兵家园 → 老部队的故事(66)


  共有4988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老部队的故事(66)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清清河水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勋章:
二千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二千帖以上的荣誉勋章!军盟五周年
积极参与军盟五周年征文奖励最佳版主勋章
为版块管理呕心沥血的版主,特颁发此勋章!军盟8周年
纪念军盟8周年暨“八一”庆祝活动特殊贡献勋章
积极参与网站募捐,为网站建设作出特殊贡献。无偿捐赠2023
2023年参加网站第三次集资
等级:中将 头衔: 帖子:6237 积分:32550 威望:0 精华:30 注册:2012/11/1 11:24:22
老部队的故事(66)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8/9 15:48:01

【老部队34师的故事】三界老街上的“群架”事件~原101团二炮连故事之三

我们的二炮连故事之三


三界老街上的“群架”事件

李洋江   

 

三十九年前,我所在连队的退伍老兵与驻地老百姓在三界老街上打了一场群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过程有点复杂,且听我慢慢道来。

1980年初,我服役的二营炮连随营部进驻安徽三界这个南京军区最大的训练基地开展训练。三界真的是开展军事训练的好地方,这里地处定远、嘉山、来安三县交界,属于典型的低丘陵地貌,一个个小山包逶迤连绵,却又起伏不大,数十平方公里的训练场土地贫瘠,植被稀少,人烟不稠,基本呈原始状态。即使有少数几个村落分布,也仿佛是镶嵌在山沟的皴折里,不仔细找几乎难以发现。

我们的营区就坐落在一个溪水环绕的小山坳里。这里离三界火车站还有十公里的路程,环境相对封闭。在我们的营区北面,趟过一条小溪,再走过约一公里的山阴道,有一个叫圩庄的自然村,属于定远县管辖,约有二三十户人家,一个生产队的规模。家家住的是土坯房,村民就靠在沿溪的空地里种一点麦子、苞谷和花生为生,才基本解决温饱,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大家都知道,拥政爱民是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所以,我们连队一进驻三界,连首长就主动走进村里,与队长接上关系,表达要搞好军民关系的良好愿望。那年春节的大年初一,副指导员就领着十几个战士,带上慰问品,走进村子给村民拜年,并为村民表演文艺节目,尽管来看节目的村民不足十人。部队还专门制订了“助民劳动”计划。夏季麦收时节,连队分批派出战士自带干粮自带水,进村帮村民收割麦子。麦杆很滑,割起来很不容易;麦芒很尖,刺到脸上很痛,如豆的汗水从头上淌下来,渍得睁不开双眼,那个滋味,真的很不好受。但大家没有怨言,要搞好军民关系嘛,要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嘛。

而在村民这边呢?他们是否因此就感谢部队为他们作出的贡献了呢?其实未必。也许他们觉得,部队是国家养着的,战士是吃皇粮的,为村民做点事情,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私底下,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有什么好办法能多多地从部队那里占点便宜,捞点好处。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穷了。

这就是我们连队面临的现实。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搞好军民关系,实在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这也为日后出现退伍战士与村民打群架现象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在部队,我们还有一项硬任务,那就是训练之余,自己动手养猪种菜以补充供给、改善官兵生活。部队把这样的工作统称为搞小生产。这既是部队的传统,也是实际需要,因为当时,部队的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们的连长在抓小生产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连队进驻三界后,训练之余,连长指挥全连官兵在营区后面的空地上搬走乱石,除去杂草,刨开艰硬的土坷垃,开辟出了两亩多的菜园,种上时令菜蔬。连长抓小生产到了入迷的程度,他按部队的内务管理条例,要求战士们把菜畦整得笔笔直,把青菜种得斩斩齐。他还以班为单位,把菜畦划分给各个单位,落实管理责任制。每天连队晚点名,他都要讲评小生产情况,好的表扬,不够好的严肃批评,以至战士们在背后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小地主。

战士们也对自己负责管理的菜园子很上心,每天训练回来,顾不上洗漱休息,先到菜园子浇水、松土、施肥,精心莳弄一番。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菜园子里,蕃茄红、灯椒青、茄子紫、大葱绿,蜂飞蝶舞,活色生香。不但保证了全连官兵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自己种的绿色蔬菜,而且小小的菜园子还成了单调军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家心爱的后花园。每逢上级机关领导来连队视察、考察或走访,连长总会领他们到菜园子走走看看,在大家的夸奖声中,连长就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
这样一道美好的风景,也引来了圩庄一小部分村民贪婪的目光。当然他们自己也种菜,可他们种的品种哪有我们连队这么多?品质哪有这么好?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比不劳而获更让人惬意的事情呢?很快地,有人就打起了我们连队菜园子的主意。常常趁着夜深人静,悄没声地闯进我们的菜园子扫荡一番,总之是什么菜都要,背上的筐能装多满就装多满。第二天一早,连长照理出来巡视,发现菜地一片狼藉,双脚一跳离地三尺高。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这个场面是谁的杰作。限于要搞好军民关系,连长亲自去找村干部求情,说部队种点菜太不容易,希望村民手下留情。真的需要蔬菜,连队可以计划一下,有富余时送一些给大家。
队长当面表态,一定管教村民。可还没过三五天,偷菜的现象照样重演,而且还呈变本加厉趋势。少数几个偷菜“惯犯”吃定部队有纪律,不能对他们怎样的,因此也越来越肆无忌惮,让全连官兵们恨得牙痒痒。

 面对狼藉遍地的菜园,连长无可奈何,只得关照战士们晚上站哨时,要特别关注菜园这边的动静,发现有人偷菜,立即把他们驱离,但千万不能动手。那怎样才能在不动手的前提下把偷菜人驱离呢?连长没有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8/9 15:50:21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