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论坛老兵文学区老兵家园 → [分享] 老部队系列故事(20)


  共有4654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分享] 老部队系列故事(20)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清清河水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勋章:
二千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二千帖以上的荣誉勋章!军盟五周年
积极参与军盟五周年征文奖励最佳版主勋章
为版块管理呕心沥血的版主,特颁发此勋章!军盟8周年
纪念军盟8周年暨“八一”庆祝活动特殊贡献勋章
积极参与网站募捐,为网站建设作出特殊贡献。无偿捐赠2023
2023年参加网站第三次集资
等级:中将 头衔: 帖子:6237 积分:32550 威望:0 精华:30 注册:2012/11/1 11:24:22
[分享] 老部队系列故事(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6/1 21:52:57

 

老部队34师的故事(20):志愿军这种战法得到毛主席高度肯定!34师战士在实战运用中成为全军榜样

 

/赵囯庆

金城坑道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伟大的创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朝鲜战场上英勇冲锋的志愿军

 

19517月,抗美援朝作战转入阵地战阶段后,战争双方长期对峙,战线相对稳定。为大量杀伤和消耗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协同下,19529月中旬开始,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向全线敌人的阵地进行了战术性反击作战,先后对敌57个目标进攻74次,打退敌排以上兵力的反扑400余次,巩固占领阵地17,共歼敌2.5万余人。毛主席在贺电中充分肯定并且概括了这一阵地攻防作战的经验,他指出:这种作战方法如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于死命,迫敌采取妥协的办法结束朝鲜战争。这种战法是在抗美援朝作战的特定条件下,进行积极防御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经验对今后反侵略战争的坚守防御作战,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认真阅读了杨成武、郑维山、肖文玖等将军的回忆、作战笔记,翻阅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例选编》等史料,了解了战史背后的许多显为人知的真相与细节。

金城前线,12军在反击中接防

19518月中旬,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夏季攻势受挫后,紧接着又以美军为主力,于9月下旬发动秋季攻势,除两线进攻外,同时也在东线金城和文登里方向攻击20兵团6768军防线,双方逐山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战至10月中旬,联合国军虽然攻占了近二百平方公里的地域,但仍然被阻于我军第一防御地带之内,在付出死伤45000余人的惨重代价后,终于停止了进攻。我军伤亡也很大,仅67军就伤亡15000余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51年秋,在朝鲜台日里召开兵团党委扩大会时摄。左起:杨成武、张南生、肖文玖、李震、邱蔚、李耀文、李湘、旷伏兆、张仁初、陈坊仁、李呈瑞。】

195110月下旬,12军前往金城前线,与67军换防,归属20兵团指挥。兵团首长杨成武、张南生、肖文玖等亲自会见了12军师以上领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据杨成武上将回忆:118日,12军接防,至此,67军坚守七十天,歼敌3.7万人,丢失土地157平方公里,敌每进占一平方公里就伤亡238人的代价。……12军按照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防御方向,控制要点,加大纵深,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迅速投入加强工事建设。

……12军在反击中接防,坚决执行毛主席“积极防御,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坚决执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简称“志司”)和兵团赋予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胜利与该军各级指战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军长曾绍山、副政委李震都是有着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很强的组织指挥能力的老同志。他们执行命令坚决,指挥正确,善于调动和发挥各级指战员的积极性,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些胜利也充分说明了12军不愧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杨成武在朝鲜前线兵团指挥所进行作战部署 

固若金汤的“地下长城”

联合国军结束秋季攻势后,开始在他们占领的地域修筑工事,巩固防线,除了时不时炮击一顿,暂时停止了进攻。朝鲜已是初冬,天气寒冷,阵地上的工事在敌人炮火的轰击下,已经残缺不堪,战士们虽然都换了棉服,但露营在阵地上,难以抵挡寒气,棉衣棉裤和大头棉鞋穿上就脱不下来。

12军首长指示各部,一方面要定期轮换部队,减少伤亡,冻伤,另一方面积极在阵地上构筑掩蔽部。按照总部关于加固工事,消灭结合部间隙,以加强阵地观察,保证作战任务的同时,尽可能为战士们提供防炮和遮风挡雨的地方。

由于掩蔽部大都是在挖开的堑壕上搭建的,即使在上面多覆盖几层泥土石木,也经不起炮**弹的轰击,经常是晚上刚搭建起来,白天就会被摧毁,人员伤亡也不可避免。

        后来,35师的一些官兵就把单体防炮洞尽量往深处挖,有的甚至深挖下去五、六米,结果发现躲在里面很安全,敌人的炮**弹炸不透,又能避寒,于是大家都仿效。

在挖的过程中,有些洞互相之间居然挖通了,形成了最初的坑道。战士们为了呆在里面更方便,不断深挖,扩大了里面的空间。既可以防炮,又可以处理简单的生活需求,大家把这些简易坑道当成了阵地上的“家”。

35师师长李德生在一线阵地抓掘坑道典型,命名103团五连副班长王锁昌带班挖掘的有四个出口的坑道为“红旗洞。”此坑道,在103团后来攻占栗洞东山时发挥了很大作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德生在朝鲜战场

 

  12军推广了35师的经验,各部队纷纷开始在阵地上挖坑道。34师的阵地位于二线,都是山地,地势要比一线的阵地高许多,平均海拔都在800米以上,最高的的山峰有1千多米,而且多为岩石结构,战士们在阵地上的日子也比一线更难。敌入的炮**弹打来,别说没地方躲,炸爆乱飞的石头都成了“敌人”。

战士们开始在有土的地方挖,但总是挖不了多深,就会碰到岩石,而且十分坚硬,一镐下去,往往只留下一个白点。34师的阵地,基本都是这样的地质,所以过去半个多月,收效甚微。

师长尤太忠找来了工兵 ,请他们帮忙想办法,怎么才能在石头山上挖出坑道,工兵到阵地去看了,结论是除非有专用机械,否则只能用爆破的办法。情况很快报告给军和兵团,请求给部队调拔炸药、雨**管、导火索以及打炮眼用的铁锤和钢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与顽石做斗争,构筑钢铁阵地。

 

在工具没有运到之前,战士们也没有闲着,想尽办法凿石挖洞。101团驻守的阵地有一段登山的小路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来往的战士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伤亡不断。他们早就想挖一条上山的通道,却在坚硬的岩石面前束手无策。

有个副班长叫肖贵强,肯动脑子。他发现岩石上面有一些裂缝,就先用十字镐尖的一头砸进缝隙,然后用力去撬,一个人橇不动就多上几个人,试了几次都撬不动。他不甘心,于是找来了大锤,在有石缝的石头上来回生砸,居然发现岩石出现了松动,再用十字镐去橇,奇迹出现了,一块几百公斤重的大石头被撬了下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增添了他们的信心,越干越有经验,于是日夜分班作业,经过十多天连续施工,凿出了一条近十米长的石洞。101团长成冲霄向师报告这个好消息。

师首长去现场看过以后,请各团派人来观摩学习。不久,上级调拨的爆破器材和打眼工具到了,分发下去后,施工进度大大提高,肖贵强小组仅用20多天就开凿出一条40余米的岩石结构坑道,从山腰一直通到山上的主阵地,为全军树立了榜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肖贵强

101团的李国玉小组,在坑道作业中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先易后难,绕开难啃的地段开凿,挖出一条蛇形坑道。

为了防止敌人堵注洞口,他们还多开了两个洞口,既改善了通风条件,行动也更加自如。师及时总结了该团的经验,明确提出要把坑道建成既能防空防炮,又便于出击作战的“地下长城”,并要求师工兵主任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对各阵地逐一检查指导。

志愿军副司令兼三兵团司令员陈赓专程到101团阵地视察,看到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和互连接的地下坑道,称“这真是一大创造!”表现突出的肖贵强和李国玉,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穿山英雄”,并记一等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15连战士李国玉

原赴12军参战团一队队长、后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的邬强将军回忆:“从195111月到19525月半年的时间里,在与联合国军对峙的正面250公里防线上,志愿军共挖掘坑道7789条,全长198.7公里,纵深达10公里。

朝鲜人民军也向志愿军学习,挖掘坑道1730 条,长88.3公里,基本上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链接各野战工事支撑点的能防、能打、能囤粮和弹药、能生活的防御体系。把阵地变成了攻而不破、固若金汤的地下长城”。

“零打碎敲”战法打得敌人不敢露头

联合国军在飞机大炮对我防御部队的威胁程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曾多次派出以连、排为单位的部队向我军阵地发起试探性攻击,基本被以坑道为依托的防御部队击退。

即使有少数表面阵地白天被占领,一到晚上,退入坑道的部队一个反击就能把敌人消灭或赶跑,阵地无一丢失。敌人占不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只得罢兵休战,阵地上也安静了许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曾绍山在朝鲜战场制定作战计划

军长曾绍山指出,敌人消停了,我们不能让他舒服,要求一线各部队,白天组织枪法好的战士向敌人打冷枪,炮兵伺机打冷炮,夜间还要派出小部队出击骚扰敌人,有条件的可以把阵地向前推移。三个月下来,12军各部冷枪冷炮狙击毙伤敌人7857人。

相当于消灭敌人三个整团兵力。34师仅100团,就歼灭敌人1969名,自己伤亡狙击手11名。这种零打碎敲的战法,积小胜为大胜,极大的鼓舞了士气,打得敌人白天不敢露头,晚上睡觉也不踏实。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潘汉松小组五同志,在三个月中用冷枪消灭敌人330名,创造了冷枪战斗的光辉战例。

19529月初,志愿军首长联名请示中央军委:“为争取主动,有力打击敌人,使新换部队取得更多的经验,我们拟乘此换防之前,以39军、12军、68军为重点,各选35个目标,进行战术上的连续反击,求得歼灭一部敌人。并在敌我反复争夺中大量地杀伤敌人,其它各军亦应各选一至两个目标加以配合。

估计我各处反击,敌必争夺,甚至报复,进行局部攻势,这就更有利于我杀伤敌人。反击战斗时间拟在920日至1020日进行,10月底进行换防。以上可否,请速示,以便各军进行准备。”军委批复:“同意你们10月底3个军换防计划和换防前的战术行动。”

此时,12军已提前将一线部队做了调整,命令第二梯队的34100团、106团和101团分别接替3191团、93团、35105团的阵地,并选择敌人阵地的541618两个无名高地作为试探性攻击的目标。

 

35104团负责攻击541高地,34101团攻击618高地,经过激烈争夺,敌人618高地被1017连攻占,并击退敌人数十次的疯狂反扑,直接威胁到敌人主阵地690.1高地。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101团先后有9个连轮战618高地,累计击退敌人137次反扑,毙伤敌人3954人,使陆续投入战斗的南朝鲜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机甲团和第318团等部遭受沉重打击,被迫退出战场。

其中,10131排的12名战士在排长陈国府带领下,坚守在刚挖好的坑道中,与占领表面阵地的敌人周旋整整15天,毙伤敌230人,俘虏12人,自己仅重伤1人,轻伤2人,创造了志愿军坚守坑道时间的最长纪录。战后,31排荣立集体一等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6/1 22:03:24编辑过]


[本帖被加为精华]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