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论坛老兵文学区老兵家园 → 老部队的故事(38)


  共有519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老部队的故事(38)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清清河水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勋章:
二千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二千帖以上的荣誉勋章!军盟五周年
积极参与军盟五周年征文奖励最佳版主勋章
为版块管理呕心沥血的版主,特颁发此勋章!军盟8周年
纪念军盟8周年暨“八一”庆祝活动特殊贡献勋章
积极参与网站募捐,为网站建设作出特殊贡献。无偿捐赠2023
2023年参加网站第三次集资
等级:中将 头衔: 帖子:6237 积分:32550 威望:0 精华:30 注册:2012/11/1 11:24:22
老部队的故事(38)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7/14 17:14:20

【老部队34师的故事】(38)上世纪70年代“特殊女兵连”轶事(一)

编者按:最近,笔者在收集编辑“老部队34师的故事”时,有战友专门给我发来资料,才得知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文革的时候,咱们34师炮兵团在白湖农场时,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的女兵连,说她特殊,首先是因为这个女兵连大多数都是一些“小女兵”,平均年龄16岁,连队主要担任炮团造纸厂(应该是12军设在炮团的造纸厂)生产任务;其二是这些女兵大多数是12军的干部子女,还有一部分是地方干部子女,在当时特殊环境下,主要是为了自主解决部队子女的出路问题;其三是她们的经历非常的艰苦,在这个特殊的连队里,什么样的苦活累活都干过,继承和发扬了革命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这些当年天真烂漫的小女兵,不负众望,在军队这座革命大熔炉里,在生产建设的艰难岁月里,历经了人生最艰苦的锤炼和考验,最终百炼成钢,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40多年后,当她们再次相聚回顾这段经历时,一个个百感交集,心里有着不完的话。

以下是笔者摘录了几篇当年女兵的回忆文章,在此分享给战友们。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当年这个特殊女兵连的点点滴滴......


/陈蓉——《女兵连轶事》 

“女”字意味着纤弱和娇艳;而“兵”字却意味着粗犷和勇敢。如把这两个字加在一起“女兵”,无疑意味着集阴柔之美和阳刚之气于一身的战士。如果八十五个这种战士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被称为“女兵连”。我曾经是女兵连的一员。1970年底,为了解决部队子女出,各个部队拼命扩招女兵。南京军区破天地在部队建立两个造纸厂分别成立了两个女兵连。其中一个就在安徽巢湖西南方向白湖农场十二军三十四师炮团造纸厂里。人员组成:一部分为十二军子女、一部分为答谢安徽省各地方政府对部队工作支持招收的地方干部子女,少部分是友邻部队如上海七军大的教职工的子女,剩余的是各级首长的关系户,我算后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连队配备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和一位排长,三名女领导为医院调来的护士。全连战士平均年龄十六岁。女兵连组建时,工厂还没正式投产。这群女兵不得不投身于繁重的基建工作中。花季一般的年龄,令父母牵肠,亲友挂肚。昨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今天却扛起五十公斤水泥袋从高高船甲板上颤颤巍巍走下来。没有三个月新兵训练,每天就是劳动,下雨天政治学习是女兵放松的时间。夏日酷暑气温高达四十度,冬天寒风凛冽零下十度。我们是长江以南的部队装备,不可能有北方部队的保暖设备。冬天我双手长满冻疮,开春后又痛又痒。至今我右手腕关节还留下冻疮溃烂后成疤的印迹。小姑娘来例假腰酸肚子痛,没有那位提出要求适当照顾。我从小过生日都会吃上一颗煮鸡蛋,在部队过生日,这些封、资、修东西想都不敢想。当兵头几天我特别想家----“妈妈我想您”。工厂投产后我们分成三个排。有电工班、机修班、化验班、选纸班等。工作随着机器声响逐步走上正规。我逐步了解到我们厂是“可控硅”控制的先进造纸厂。到现在跟人提起说我当过工人,不过是穿军装的工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班---- 罗英班长

 

我们驻地十分荒凉闭塞,几乎与外界隔绝。周末请二小时假就是到师部小卖部买一些生活用品,回来还得销假。虽然周围有一个师的男兵,但没有哪个男兵敢与我们女兵单独接触。因为在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军营,部队严格禁止男女兵交往。夜晚我们还要站岗,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敌情观念很强,时刻提防从天而降的美蒋敌特,更要防止一河之隔的华东最大劳改犯白湖农场的犯人跑出来。晚上站岗,我喜欢站第一岗,最怕站最后一岗。因遇见过前面几岗悄悄拨快了闹钟,明明一人一小时,最后一班就不止一小时了。在冽冽寒夜,我握着没有子弹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深怕阶段敌人来摸岗。当发现有人过来,连忙大喊口令【我过去认为口令就是土豆、地瓜之类】。对方回答两个阿拉伯数字,然后我才答回令【这是厂部事先通知我们的】。

当年,每个战士一个月的伙食约十二元。新建连队,没有底子,正在长身体的我们,早上菜瓜、中午冬瓜、晚上南瓜。肚里没油水。一天连队蒸包子,我一口气吃了九个,乔建还抢吃了十几个。解放军有一个光荣传统叫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我们每个班都分了一块自留地开荒种地。每个班小型“南泥湾”都长满了绿茵茵、脆生生的白菜、包菜、西红柿、辣椒、豆角等。我与蔡琴、段新军、王玉琴、邓红俊。趁人不注意,采摘些豆角、挖个坑,放下豆角,盖上枯枝用火烤。不一会,沁人心脾豆香味窜出来,大家手忙脚乱剥出烤香豆豆,连忙放在口中,很香。这是当过知青蔡琴的点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