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论坛老兵文学区老兵家园 → 老部队的故事(73)


  共有273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老部队的故事(73)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清清河水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勋章:
二千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二千帖以上的荣誉勋章!军盟五周年
积极参与军盟五周年征文奖励最佳版主勋章
为版块管理呕心沥血的版主,特颁发此勋章!军盟8周年
纪念军盟8周年暨“八一”庆祝活动特殊贡献勋章
积极参与网站募捐,为网站建设作出特殊贡献。无偿捐赠2023
2023年参加网站第三次集资
等级:中将 头衔: 帖子:6237 积分:32550 威望:0 精华:30 注册:2012/11/1 11:24:22
老部队的故事(73)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8/12 15:13:52

【老部队34师的故事】今天3月14日,毛主席视察高炮三连61周年!

 

【今天3月14日,是毛主席视察34师高炮三连61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再简要回顾一下当年毛主席视察部队的情景,讲讲老部队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些老兵来说是一种割舍不去的念想和情怀。】

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从江西赴杭州途中,在金华火车站下车,然后在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新华社摄影记者侯波和一名警卫人员的陪同下,风尘仆仆,专程去金华双龙水电站视察。毛主席在视察双龙洞水电站后,在回专列的途中,直接来到部队。当时师长、政委等领导都不在,来迎接毛主席的只有在家的副师长武效贤和参谋长袁起挺。毛主席先到办公楼,在楼房过道停下脚步,微笑着说:“我想到连队去看看,行不行啊?”武效贤副师长建议到高炮三连去,因为这个连上一年参加全军高炮射击比武,取得“满堂红”。
毛主席一行来到连队,踏进三连门口,看见走廊墙壁上挂着一个信袋,便从里面抽出一封还未寄走的家信看了看说:“这是寄信的袋子啊?”副师长回答说:“是。” “这字写得好!”毛主席边说,边将信放回信袋,来到指挥班。
毛主席走进房间,与胡重森握手,胡重森紧张得连军礼都没敬,双手握住毛主席那温暖而厚实的手,仿佛做梦一般,不知该说什么好。当时,毛主席环顾了房间四周,问胡重森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到十二军三十四师高炮营三连视察,和战士亲切交谈。

然后来到一张战士睡的高低床边,用力摇了摇床铺,然后拍了拍上面那个铺位叮嘱大家:“你们的床铺是双层,上边睡的人,晚上要小心别掉下来。”说完,又弯腰摸了摸下面床铺的被子和棉垫,问身边戴着列兵军衔的驾驶员张小汪:“晚上睡觉暖和不暖和?” “很暖和。”张小汪答。“很好!”

毛主席看着床铺上整洁的白布床单,问胡重森:“你们的擦枪布是不是发的?”胡重森回答说:“是发的。” “你们的伙食费都吃光了没有?”胡重森回答:“吃光了。” “好。”随后毛主席又问张小汪:“你每个月拿多少钱啊?” “6元钱。”张小汪回答。“够不够用?”毛主席又问。“不够用。”张小汪摸了摸头,笑着说了实话。战士们都知道,张小汪平时喜欢看书,每个月的津贴费大都用来买书了,所以不够用。
毛主席摸了摸胡重森的棉袄袖说:“你们现在条件好了,穿的很好,我也当过兵,穿的比你们差,都是穿破的,脚上都是穿的草鞋。你们要艰苦朴素啊。”说完朝大家挥挥手,走出指挥班。  

走进炮排,毛主席看见战士曹友炜正拿着一本书在看,便走到曹友炜面前。曹友炜当时还是个入伍才4个月的新兵,入伍前,除了自己的名字,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入伍后,每天一有空曹友炜就拿起这本总政治部配发的《汉语拼音》自学。毛主席望着曹友炜亲切地问:“在学习啊,看的什么书?” 曹友炜急忙把课本递给毛主席。毛主席翻看课本后说:“要好好学习啊,一个军队没有文化不行。”毛主席问曹友炜:“你是哪里人?” “安徽人。” 曹友炜答。“连队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啊?” “浙江人最多。” “浙江人多,他们欺不欺负你们呐?”毛主席风趣地问。“我们连队很团结,他们不欺负我们。”看着毛主席亲切的面容,曹友炜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连队每个战士一个月吃多少斤大米,够不够吃啊?” “我们不吃杂粮,每人每月吃45斤大米,够吃。” 曹友炜答。“你每个月拿多少津贴啊?”毛主席问。“6元钱。” “够不够用?” “够用了,衣服鞋子这些东西都是连队发的,不需要自己买。” “剩下的钱怎么办呐?” “剩下的钱存到银行里。” 听着曹友炜的回答,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说:“很好,这是支援国家建设嘛。” “平时都穿什么鞋子?” 曹友炜把裤子往上一提回答:“解放鞋。” “这个鞋子很好啊,我们长征的时候穿的是草鞋啊。”临别连队时,毛主席叮嘱战士:“你们要好好学习,要艰苦朴素。”
毛主席视察后不久,连队专门安排文化教员教曹友炜学文化。半年后,经考试,曹友炜文化程度达到初中水平。两年后,三连再次参加全军高炮比武,又取得“满堂红”。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