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论坛网络联盟区南京炮兵战友之家 → [2014军盟聚会点]半城山半城水——芜湖


  共有33628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2014军盟聚会点]半城山半城水——芜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沙湖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勋章:
二千帖荣誉勋章
在论坛发表帖子在二千帖以上的荣誉勋章!军盟五周年
积极参与军盟五周年征文奖励最佳版主勋章
为版块管理呕心沥血的版主,特颁发此勋章!社区建设奖
谢谢您为社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特殊贡献勋章
积极参与网站募捐,为网站建设作出特殊贡献。
等级:中将 头衔: 帖子:3087 积分:11102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11/10/24 15:53:23
[2014军盟聚会点]半城山半城水——芜湖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20 20:52:18

 
芜湖(安徽省辖市)

芜湖市即芜湖(安徽省辖市)。

芜湖市,中国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长江汇合处。下设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四个市辖区,管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四个县。城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已逾2500年,近代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因“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名誉华夏,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市区通用芜湖话,江南的部分郊县地区使用吴语等。芜湖被孙中山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特产有三刀三画四鱼(剪刀、菜刀、剃刀,芜湖铁画、堆漆画、通草画;鲥鱼、刀鱼、鲑鱼、黄鳝;另外还有大闸蟹)、傻子瓜子弋江贡篮无为剔墨纱灯;芜湖小吃有南陵老鸭汤、百善贡酥、玉带糕、弋江羊肉无为板鸭小笼汤包等。
芜湖是安徽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城市,安徽省第二大城市,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市。 [1]2002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中文名称
芜湖
外文名称
Wuhu
别    名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省辖市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省
下辖地区
4市辖区,4县
政府驻地
鸠江区政通路66号
电话区号
0553
邮政区码
2410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
面    积
5988平方公里
人    口
384.21万人(2010年)
方    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吴语-宣州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鸠兹广场赭山,中山路步行街,方特,马仁奇峰丫山
机    场
芜宣机场、芜湖湾里军用机场
火车站
芜湖站、弋江站、芜湖东站等
车牌代码
皖B
市    树
市    花
城市精神
开放、诚信、务实、创新
城市名片
皖江明珠,创新之城
   

1历史

城市兴起

芜湖已经有2600多年历史,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
公元前109年芜湖设县后经两汉时期的发展,到三国时因战争频繁,芜湖地位日显重要。吴国地处江东,以长江为天险与曹魏对峙。但其主要城镇距长江较远,为了适应军事上的需要,黄武二年(223)孙权将芜湖县治由鸠兹西迁到青弋江口不远的今城东南隅的鸡毛山一带的高地上(古鸠兹旧治再未复用),成为今日芜湖市最老的城区。东晋时期,芜湖已成为临江重镇。公元324年,大将王敦在鸡毛山屯兵筑城驻守,故有“王敦城”之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省芜湖入襄垣县,芜湖县级行政建置被撤销。隋唐时期,芜湖皆为当涂县属镇。五代十国时南唐升元(937~943)年间复置芜湖县。从此芜湖作为县一级行政建置直至1949年。
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促使农业的发展,大兴筑圩,大片湖沼变成良田。在芜湖地区修筑了政和圩、行春圩、陶辛圩和万春圩等。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城区也迅速扩大,芜湖成为当时沿江的一座名城。约在十一世纪初,芜湖筑城垣即宋城。今北 门外高城板,东门外鼓楼岗等皆为宋城遗址。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金兵不断南侵,芜湖城遭兵焚毁成废墟。淳熙七年(1180)又筑城,但已不如以前繁荣。元初芜湖县城又行恢复,人口曾达五万人左右,但在元末又遭兵火毁坏。明代芜湖的经济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各地商人和工匠纷至经营各业,以染浆业和炼钢业尤为发达,南北货物汇集。明万历三年(1575)芜湖再次筑城,大部分与宋城重合。清代200多年间(1876年以前),芜湖商业同手工业不断发展,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沿青弋江到江口形成商业中心地带,号称“十里长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芜湖因交通位置和经济条件重要而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据点。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将芜湖列为通商口岸。次年英国在范罗山建立了领事行署,划定沿江滩地为租界。接着美、俄、法、日等帝国主义相继侵入,又于1902年将南起陶沟,北至弋
芜湖滨江大剧院

  芜湖滨江大剧院

矶山,东至普潼山,西至长江岸边的46.5公顷土地划为公共租界。从此大量洋货涌进芜湖市场,既严重摧残了传统的民族工业,又刺激了商业的畸形发展,同时大量粮食、农副产品及矿产原料被廉价掠夺运走。他们在租界内修马路,建码头、仓库、堆栈、楼房,开办教堂、医院、学校等,使芜湖市区由青弋江两岸一带向西北沿长江右岸发展,扩大了市区范围。
开埠通商以后,由于地理、经济条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买办采取政治手段等,使米商云集芜湖开设米号,米市中心遂由镇江迁来芜湖,并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首。每年“经芜湖输出之米粮数五六百万石至一千万石”,有“堆则如山,销则如江”之说。同时官僚买办资本及民族资本开办了“裕中纱厂”、“明远电厂”、“益新面粉厂”等新式工厂及其它一些小工厂,后因帝国主义侵略、压榨加剧等原因大都被迫停办、倒闭。由于经济的畸形发展,老城区与外国租界之间的大片空地辟为新的街道,使市区进一步扩大。人口由1745年的1万多人增加到1915年的10万多人。[3]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盛唐于2014-1-21 10:27:01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