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浪迹丛谈》札记
云起在部队时,曾经读过一本梁章钜老先生的《楹联丛话》。这个老先生对楹联的研究,不但闻达于当时,而且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楹联文化。因为读这本书,而记住了这个人物。近日到省图书馆借书时,见到了老先生的收官之作《浪迹丛谈》,没有犹豫就借了回来。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校点说明中介绍,梁章钜是福建长乐人,乾隆五十九年举人、嘉庆七年进士、道光二十二年在江苏巡抚兼理两江总督任上称疾致仕。平生宦历遍及京师、山东、河北、甘肃、江浙、湖广等地。《浪迹丛谈》及续谈、三谈,是他致仕后临终前最后的收官之作。在这本丛书中,老先生纪时事、写游记、叙旧闻,史料翔实,广征博引,引人入胜。
昨天晚上,云起读到老先生在扬州游览期间写的一则《二十四桥》,从中可见老先生对胜迹的考究的认真态度。云起联想到自己每到一地。只是满足于走马观花,惭愧惭愧。
在这方面,糊涂老兄就有点梁章钜老先生的意境,值得学习。
现在把《二十四桥》抄录于后,让各位战友也来看看这位老先生的认真态度。因为篇幅过长,适当省略了一些文字。
二十四桥
扬州二十四桥之名,熟在人口,而皆不能道其祥。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二十四桥,隋置,并以城门坊市为名。而韩令坤者省筑州城,分布阡陌,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或为二十四桥只是一桥,即在今孟玉生山人毓森所居宅旁。毓生尝导余步行往观。桥榜上有陶文毅公题“二十四桥”大字,询之左近建隆寺、双树庵僧人,俱未敢以为信。
按杜牧之《樊川集》云: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云云。则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者,自必罗布于九里三十步中,不得以一桥当之。
沈括《补笔谈》亦云: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所可记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沔茶园桥、......东出,有山光桥。......然则,即沈括所记,除(不通船而不应计算的)九桥外,亦止有二十桥,所谓二十四桥者,究竟无由凿指其他。
适玉生有诗云:我居扬州不识路,二十四桥定何处?桥头忽逢贤主人,手捧画图索题句。或云此桥是陈迹,或云二四此其一。二分明月非古时,一片彩虹岂畴昔。招提近接建隆龛,胜迹遥连双树庵。诗禅画髓琴心并,我欲扶筇过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