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问我“你为什么能看一个片子会看好多遍,我只看一遍知道了结果就不看了。”我答“和你听歌一样 一个歌你为什么会反复的听。”女儿说音乐歌曲每一次听的感受不会重复的。我很喜欢女儿这个回答,我说 :“这就是体会品咂的过程,尽管已经知道了歌曲或故事的结果但每一次都如初起般感受,这种状态才能称进入。我看片子不单看故事,我看人物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动作,他们内心的挣扎,她们高兴时我会笑,他们悲伤时我也会哭 ,更多的时候他们让我思索人性和命运。当然我也会因此挑剔演员的演技的精湛和蹩脚。正如你评价歌手的演唱和乐曲的旋律一般。”
或许多思的人烦恼多,注重过程的人更忧伤一些,但至少这样的人的胸口有颗柔软的心,和敏感的触角。也许这也可以理性与感性来区别。我这里所说的感性不是情绪的冲动。
我一直认为,理性的人也许可以在人生中减少失误获取多一些的馈报,但也同时丧失由感性带来的种种享受。
理性的人适合于科学哲学政治,感性的人大多从事艺术范畴。理性衍生智慧,感性激发激情和感觉,社会需要智慧,而绝大部分人需要的是感性的生存,世界是感性的,生活需要感性的呼吸。一个理性生存的人智慧和痛苦一样的多,俗话说活的“累”指的应该是太过理性的人,舞台上常用“演戏太理性”来形容演员进入不来脚色,现实中太过理性活的会很累。
我的一个朋友,成功而理智,为了她的成功不惜离弃了丈夫和孩子。外表光鲜亮丽她时常会让我捕捉到她眼里的疲惫和落寞。有一次我问她,你是否有过刻骨的爱,她回答,我想要的就一定会得到,入骨的东西代价太高。听她的回答,我脊梁发冷,我正感叹她的冷酷她却很有气度的抹掉了眼里的一些东西。
人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情感,用一个幼稚的话说,好人有情感,坏人也有情感。我曾经非常喜欢读描写坏人情感的故事,其实从情感角度上来说情感不分好人与坏人,但由于社会角色不同,人生目标或境遇不同,坏人的情感在善于恶间交替。而这种善恶间的挣扎和扭曲会让人性更加立体因此故事会更加精彩吸引人。同时也会带给你很多思考。
记得很久前曾读过一篇似乎是写黑手党的新娘的美国小说,那是我第一次读到的描写一个坏人的情感故事,在那个外国文学被禁锢了很久的时候,书中充满人性,生动细腻的描写让我震撼不已,真诚邪恶,炽热与冷酷,善良与残忍揉捏出一个“坏人”被绑架来的新娘最终深深的爱上这个坏人。
中国古文化中人有之初性本善之说 ,那么人为什么会有 好坏之分,这个庞大深刻的人性奥秘与人的生存境遇,有着千丝万缕错综的联系。
人生滋味酸甜苦辣,少一种也不是完整的人生。记得在很年轻的时候和朋友一起讨论人的 善恶时,朋友说,有些人一生都在使用人性中的善,有些人则一生都在泛滥人性中的恶,其实没人生来就想当恶人,但一但误入歧途,便难以回头。恶人也会行善,或出于本心中那点性本善的天性,但常常出于灵魂的自我救赎吧,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这种救赎是最好看最精彩的地方。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喜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些作品上帝和魔鬼的斗争深埋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的人性的本质奥秘。正如小说中的众多人物的所作所为那样——人并非单向度地行善或作恶,而是永远处于冲突、躁动与反叛之中。所以,我们也无法判定一个人是善是恶,更无法判定人之初,是性善还是性恶。
人活着其实就是一个过程,在生命的过程中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至于你是温文尔雅的小口下咽,还是摔盆掼钵的大口吞,都是人性的色彩,是天使是魔鬼都得品尝人生的个中滋味,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上帝让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让你体会生命是个什么东西。
本文是我随着思绪一路写下想必有些个人的感悟和片面 ,发上来战友一起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6/12 2:35:4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