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工作会议2022年12月23至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科技轮子主要是数字技术,丹阳电信员工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方面1994年就显露锋芒。改革的轮子主要是企业主管要有辩证否定精神“破立结合”,“破”发展中种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立”新说建新制。1974年丹阳邮电局的《504市场化经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经营》、2003年浙江农村的《千万工程》都是如此。改革不先行,双轮驱动就形不成。“双轮”驱动源于我国持续创新的文化传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中华民族创新的源头,创新本质就是破旧立新,就是不迷信“经验”、“本本”。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是“三农”,只有解决好“三农”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整体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解决,农强了国方能强国。这是中国的现状,也可以说是中国持色、特点,它反映了抓好县以下工作之重要,也是县级信业的使命与光荣。
双轮驱动改革要先行。改革,革什么?革行政权力垄断的经济体制、制度,它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弊端之首,它屏蔽着党中央决定在基层落实;还要看到其屏蔽作用在市场运行中很容易成为权力和资本合谋平台帮手,所以改革永远在路上。其中,更具体的往往反映在制度上。制度优劣是客观存在的,好的制度驱动人人向上,和谐发展;不好的制度使基层毫无生气,无所作为。在基层的经营活动中,制度重于技术,好的制度不仅会促进技术进步,而且会促进技术的产业化。比如分配制度,按市场活动中创造的绩效分配则推动发展,按岗位工时分配则停滞不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不僵化、不停滞即能创造人间奇迹。《周易》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穷则变,变则通”体现了中国古人不僵化、不停滞的精神追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改革永远在路上。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科技轮子以2013年丹阳电信公司刘志华开创的《智慧农业》数字化技术平台为代表作分析。《智慧农业》以“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为目的,将农业环境与计算机技术、传感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与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可感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从而引起丹阳农委、江苏省、中央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今天,乡村振兴为重心的科技轮子《智慧农业》就是代表。其具体项目:
1、 全球眼视频监控。“全球眼”是中国电信提供的基于IP技术和宽带网络(含3G移动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业务,系统充分发挥中国电信无所不在的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视频监控业务平台,将分散、独立的采集图像信息进行联通处理,实现跨区域的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及分级存储,满足客户进行远程监控、管理、信息传递和自动化生产与应急指挥的需求,在农委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很直观地收看、督查本地各监控点的生产运营情况。
2、 山林防火。
山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山林火灾会波及附近居民安全,丹阳电信制定的山林防火实施方案,是利用中国电信光纤和CDMAG20003网络传输系统,将远端的实时画面传到管理平台上,监控中心指挥人员可通过全球眼客户端看到林区现场的实时连续画面,为林区防火防虫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减少了护林人员。在火灾发生时,通过该系统能第一时间掌握火情,不仅为防火指挥提供决策依据,而且争取了宝贵时间,让损失降低到最小。
3、 监控及展示中心。丹阳农委监控中心位于农委大楼八层,中心的主控电脑上安装电信自主研发的全球眼监控平台,在监控平台上可以调看任意经过授权的网络视频信号。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解码器对前端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墙进行画面的输出。另外,展示中心和视频会议室在农委大楼十层,其控制设备放在走廊对面的控制室内,视频会议系统利用农委现用的系统,其原理和八层控制中心类似,展示中心的四台液晶电视用于展示前端视频信号和各种传感器信号,通过电信的物联网平台进行后台管理和信号发布。
4、 智能大棚。智能大棚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依托“传感器技术、无线技术、宽带技术、SIP技术、视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做到对土壤空气、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全程监控与管理,为精细化科学育种、科学养殖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智能大棚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是现代农业科技向产业化转化的物质基础,是我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从农业产量角度来看,该系统能带来具有很高的存活力和产出值;就环境保护角度而言,该系统不仅可以产出健康放心的农业品种,而且由于精确控制用电用水量,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高效率工具。
5、 智能养殖。智能养殖系统技术上的高、精、尖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一体的先进的养殖业管理办法,是现代农业科技向产业化转化的物质基础。它能营造独立的养殖环境,彻底摆脱传统养殖业对人员管理的高度依赖。智能化养殖监控技术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开辟的农业新方向。从养殖业角度看,它具有很高的存活力和产出值;就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它不仅可以产出健康放心的家禽家畜,而且由于精确控制用电用水量,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高效率工具。
智能养殖系统的另一特点是个体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相结合,在单个养殖舍实现智能自动化的基础上,能实现连栋养殖舍的规模生产,不仅满足个体农民生产需要,更便于企业规模化管理和运作的要求。如果仅靠人工控制既耗费人力,又容易发生差错。为此,在现代化的养殖业管理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环境自动采集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以控制养殖舍的各项环境参数,适应生产和管理需要。
限于篇幅,一揽子项目共有12项,不一一叙述,详情可向刘志华同志咨询,而且员工们还会陆续创造出能适应各种需要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为推进乡村振兴作贡献。
《智慧农业》应用效果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为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途径。
二为农业生产提高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方法。
三为丹阳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技轮子《智慧农业》2013年即已出台,问题是管理者紧跟业内“执行力”要求,无霞来顾及《智慧农业》科技类的发展情况。今天,在“强国必先强农”的新形势下,丹阳电信人理应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必先”的东风,把丹阳改革的轮子立即转起来,重新和《智慧农业》类科技轮子构成双轮驱动,即可为加快丹阳的农业强市作出我们可以做到、应该做出的贡献。否则,继续让科技轮子坐冷板凳、大家都沦为农业强市的旁观者,不仅对不起生养我们的丹阳人民,我们自身的发展、收入和在业内的名声都大受影响!
往日的经验证明,双轮驱动丹阳电信人是可以做到、做好的。在长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1974年和1976年,丹阳电信人为改变企业经济发展迟缓、通信保障能力低下、员工收入下降的处境,勇敢地担当起改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体制,由一线员工自主经营;1994年又将业务发展的中心从扩展用户转变为数字化技术平台,改革就成了丹阳电信人的强项,带动数字化技术勇往直前,对用户社会的作用难以估算,就丹阳电信自身的年收入增长率而言,从1974到2003年,一直保持在17%以上。
着重说明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改革,员工个人可以提出建议,但无权组织;组织把控改革是企业主管及其管理层的责任,2004年以来,由于企业主管对自身担负的改革责任不明确,实质就是失职,致使丹阳的改革2004年以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损失如何估量与挽回,急待我们猛醒而急起直追!
顾前思后,县级电信公司处于城乡连接部,是弥合城乡差距、集聚数据化竞争优势关键层的企业。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改革和数字技术成为县级电信企业补短板、促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生产力之源、之首。数字技术和改革的双轮驱动,对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尽快缩小以至城乡差距消失、打破区域发展界限,让发展成果尽快地惠及农业、农村、农民,县级电信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双轮驱动的功能,其他的行业和人员难以取代,电信人必须勇往直前地予以承担、而且一定要承担好!疫后经济的复苏5G移动用户已达6.2亿户,用之于强农以强国的建设,自然会彰显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科技优势!
2023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