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工作会议12月23至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会议阐明了农业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关系。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科技轮子主要是数字技术,丹阳电信员工在农业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早已“大显身手”,现在问题是要勇推动改革的轮子、抛弃业内“执行”体制,方能使之落地。
一、2013年丹阳电信公司刘志华的《智慧农业》数字化技术平台。
《智慧农业》生产远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江南生物科技菌菇大棚、长顺农牧、希旺农业的农业环境智能监测与控制、丹阳水晶山等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镇级信息化服务站远程视频监控点、种鸡场、康乐农牧、华都生态园和水产养殖场远程视频监控点、农委监控中心智能工程建设,该项目以“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为抓手,将农业环境与计算机技术、传感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与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可感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引起丹阳农委、江苏省、中央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1、全球眼视频监控。“全球眼”是中国电信提供的基于IP技术和宽带网络(含3G移动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业务,系统充分发挥中国电信无所不在的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视频监控业务平台,将分散、独立的采集图像信息进行联通处理,实现跨区域的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及分级存储,满足客户进行远程监控、管理、信息传递和自动化生产与应急指挥的需求,在农委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很直观地收看、督查本地各监控点的生产运营情况。
2、山林防火。山林火灾具有突发性,造成山林资源的重大损失,丹阳电信制定的山林防火实施方案,是利用中国电信光纤和CDMAG20003网络传输系统,将远端的实时画面传到管理平台上,监控中心指挥人员可通过全球眼客户端看到林区现场的实时连续画面,为林区防火防虫灾工作提供强有的保证,减少了护林人员。在火灾发生时,通过该系统能第一时间掌握火情,不仅为防火指挥提供决策依据,而且争取了宝贵时间,让损失降低到最小。
3、监控及展示中心。丹阳农委监控中心位于农委大楼八层,中心的主控电脑上安装电信自主研发的全球眼监控平台,在监控平台上可以调看任意经过授权的网络视频信号。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解码器对前端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墙进行画面的输出。另外,展示中心和视频会议室在农委大楼十层,其控制设备放在走廊对面的控制室内,视频会议系统利用农委现用的系统,其原理和八层控制中心类似,展示中心的四台液晶电视用于展示前端视频信号和各种传感器信号,通过电信的物联网平台进行后台管理和信号发布。
4、智能大棚。智能大棚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依托“传感器技术、无线技术、宽带技术、SIP技术、视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做到对温室土壤、空气、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全程监控与管理,为精细化科学育种、科学养殖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智能大棚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是现代农业科技向产业化转化的物质基础,是我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从农业产量角度来看,该系统能带来具有很高的存活力和产出值;就环境保护角度而言,该系统不仅可以产出健康放心的农业品种,而且由于精确控制用电用水量,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高效率工具。
5、智能养殖。智能养殖系统是养殖科技上的高、精、尖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的养殖业管理办法,是现代农业科技向产业化转化的物质基础。它能营造独立的养殖环境,彻底摆脱传统养殖业对人员管理的高度依赖。智能化养殖监控技术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开辟的农业新方向。从养殖业角度看,它具有很高的存活力和产出值;就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它不仅可以产出健康放心的家禽家畜,而且由于精确控制用电用水量,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高效率工具。
智能养殖系统的另一特点是个体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相结合,在单个养殖舍实现智能自动化的基础上,能实现连栋养殖舍的规模生产,不仅满足个体农民生的需要,更便于企业规模化管理和运作的需要。如果仅靠人工控制既耗费人力,又容易发生差错。为此,在现代化的养殖业管理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环境自动采集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以控制养殖舍的各项环境参数,适应生产和管理需要。
限于篇幅,农委一揽子项目共有12项,不一一叙述,有兴趣的请细读笔者及高息林为三大公司印发的《探索四十年》一书中,刘志华撰写的《智慧农业》专稿。
二、《智慧农业》应用效果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为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途径。
二为农业生产提高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方法。
三为丹阳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刚刚闭幕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要我们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来驱动,科技的轮子刘志华已做得和介绍得很清楚了,问题是人们为业内唯上唯大、力推“执行力”的管理行为所压抑,故对《智慧农业》视而不见。今天,“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求丹阳电信公司人,一定要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东风,大力推动改革的轮子、务必使刘志华的《智慧农业》科技项目发扬光大。
再看1974至2003年,丹阳通信人怎样“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丹阳市强农建设的:
“文革”后期的丹阳邮电局,十年间员工工资平均下降11%,通信保障能力已难以为继。一线员工马敖成,从1971、72年起就自学晶体管知识,革新成功城乡生产指挥急需的电话会议晶体管汇集机,后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颁发的奖状。更可贵的是顶住省市管理局的不准许和多次派专人小组到丹阳查阻,顶住压力自主向城镇公社借钱借人办起了《504实体》进行市场化经营,生产销售晶体管电话会议汇集机300多台至全国各地。还顶住省市管理局不准支局所自主经营的压力,朱锁林支局长说:“对用户有利,社会有利,我怕舍?”自主贷款102万发展农村电话。1994年,互联网刚传入我国,丁震宇即开发出“互联网+邮储”使企业步入数字化平台经营。1997年《因特网在丹阳》上了《光明日报》。
随后,丹阳移动推行“人本原则”“不看计划看市场”。到1997年城乡总客户11059户,农村占50.9%,月均收入农村地区高10%。移动人从中看到了农村市场的巨大需求。农村移动没有自己的分支机构,成效是借地摆摊获得的。随即采用契约协议把村镇和各事业单位的代办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服务纽带,成为在农村争创起一流的网络体系。
凭借这一网络体系,丹阳移动为市农林局提供了办公自动化服务,实现了总局和农村分所之间网上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丹阳地税局长吴国炳说,“税务ETO使地税和其服务对象的交互更方便。它的应用畅通了服务渠道,提高了地税的服务形象,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费用。”移动公司在地税城乡系统的收入同比上升了13.3%。创建了“校信通”使教师、家长、学生受益甚多,教育局说移动公司为社会做了一件善事。“银信通”为储户知情、为银行巩固储户效力。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低成本,使丹阳的镇中村成为全国首例移动电话村。
以医疗系统的“天使卡”为例,移动人通过对医护人员的长期观察与交流,医护人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她)们在社会交往中多以受话、受信居多;回话时为节省话费,往往依据来话的号码改用固定电话联络,麻烦费时。据此,“天使卡”方案中移动公司采用回话不收费的方案;并取得院方同意,酌情给医护人员一定的话费补贴,由多方组成这种价值链条,获得了广大医护人员及院方和卫生管理部门的认可,促进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多重和谐。
为包装公司提供GPRSA生产流水线,和办公自动化OA服务,为企业生产和办公自动化开了先例。
由于为农业农村发展作想,丹阳通信业从1974至2003的30年间,自身的年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7%以上。2004年以后业内高层力推“执行”为上的管理体制,但又不是执行中央的,所以就一直不景气。思前想后,县级电信公司是城乡连接、弥合差距、集聚竞争优势关键层级的企业。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成为促进县域内因地制宜补短板、促成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力量。数字技术和改革的双轮驱动,对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区域发展界限,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业、农村、农民,县级电信业的先行引擎功能不容置疑,要勇往直前!
2022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