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www.jrlm81.com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军人联盟——军盟音画——原创文学——高天文集连载
军人联盟www.jrlm81.com

长篇传记——漫漫人生

作者:高天



第二十一回

继遗产拜师学中医
承祖传学徒五里墩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赶超、冒进、浮夸”之风,迅即得到了有效抑制。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濒临崩溃的松兹县农村经济,正步入了缓慢的复苏轨道,人民生活日渐好转。县政府紧抓有利时机,迅速落实中央精神,大力发展亊关国计民生的各项工作。“发展祖国医学遗产,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面提高县级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也遵照上级的指示,摆上了重要的历史议程。
一九六一年,松兹县人民政府遵照国家“发掘祖国中医药遗产,大力培养中医药接班人”的号召,全县选定了一批名老中医,开展带徒授业活动。我的父亲,系全县有名的中医伤骨科医生,他受命同老中医张驭凡〔县医院〕、柴瑞芬〔县血防站〕、苏一心〔县医院〕等二十几名老中医一起担负起了培养松兹县第一批〔也是解放以来唯一的一批〕中医药接班人的任务。父亲为了祖传武学和中医骨伤科技术能传宗接代,后继有人。更为了解决家中儿多母苦的生活困境,特意申报上级批准,让我休学随父学医为徒。本刚初一学业才满的我,怎舍得刚刚起步的求知之路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之情。但因家庭生活所迫,父亲心愿难违,我只得忍痛弃学,走上了少年学医之路。实指望日后学业有成,能做一名合格医生,治病救人。岂料人生之路终自身难测,后逢国家精减下放,使我在从师为徒苦学三年之后,又半途而废。在人生的旅途上走了一段亊与愿违的弯路。
九月七日是我正式拜师学徒的大喜日子。全县中医拜师大会在县城人民礼堂隆重举行。全县二十几位名老中医胸戴大红花端坐在主席台上。县领导高度重视,拜师大会由县委宣传部女部长张戡主持,何根旺副县长作了题为《发掘祖国医学遗产,大力培养中医药接班人,彻底改变我县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的重要报告。县卫生局长产芳松分别介绍了台上各位名老中医的专业技术特长,并宣读了从县初级卫校毕业生和名老中医子女中择优选拔的首批40名拜师的学徒名单。我有幸同家住二郎公社的卫校毕业生谭炎亮一起分配在东风公社医院师从父亲名下为中医伤骨科学徒。记得当时一道分配在县直医疗单位的学徒中有:陈生元〔师从老中医苏一心当学徒,后为县分管文教卫的副县长〕、张国正〔师从老中医柴瑞芬当学徒,后为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胡湘〔师从老中医柴瑞芬当学徒,后为许岭医院院长〕、陈杏红、葛保良〔师从老中医张驭凡当学徒,63年被精简下放回乡做医生〕、陈维用〔师从中医高正东为学徒,后为城关医院医生〕……。名单宣布之后,紧接着学徒们分批上台,先向主席台正中的毛主席像行三鞠躬礼,然后随着大会司仪“拜师仪式正式开始,学徒向师傅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礼成。”的统一口令,学徒们站到各自的师傅面前行拜师礼。行完拜师礼,师徒代表发言表决心。简洁、隆重的拜师大会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会议一结束,各医院领导,各授业师傅随即带领各自的徒弟,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父亲所在的医院,系新近从佐坝、城关大公社划出成立的东风公社医院。医院坐落在县城东南边五华里的公社所在地五里墩,当时东风医院条件非常差,八间茅草屋坐北朝南,面向宿复公路一字排开。全院只有连父亲在内三位医生,一位是自学成材的乡村医生张念平,另一位是芜湖卫校毕业兼院长的柴承恩。连同一名助产士陆兰芳、一名护士余铃秀、加上西药剂兼会计的陶鹤鹿,中药剂罗季和、收费员项启中,全院总共才八人。共担负全公社六圩、金龙、桥头、五里、牌楼、响堂、弹山、弓箭等八个大队近三万人的医疗防治任务。医疗设施、条件极其简陋,医护人员奇缺,防治力量严重不足。因而,医院无法分科室,医生都是中西医、内外科综合兼治。仅有的八间对开茅草屋,正中两间门面为中、西药房,药房前面的大堂里,摆放三张条桌,为三位医生的诊察处;东边第一间,前半间为中药炮制室兼各位医护人员用煤油炉烧饭的场所,后半间为中药剂罗季和的房间;第二、三间前半间为换药室,第二后半间系护士余铃秀大姐的房间,当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前夫打成右派后病逝,再婚丈夫远在五华里外的弓箭大队当会计,周末全家五口人挤住在半间房里,真是难为她了;第三后半间为张医生宿舍;西边第一间,前半间为收费室兼小项宿舍;后半间,为助产士的检查室兼宿舍;西边第二间,前半间为父亲的宿舍、后半间系柴院长宿舍,西边第三间中间未抽弄,稍大一些,为中西药库。八间茅草房,虽然外看其貌不扬,其实冬暖夏凉、简洁实用,别有洞天。
县拜师大会一结束,我和新结识的师兄弟谭炎亮立马随柴院长和父亲一道先到公社报到,然后与医院各位医生、护士、药剂等前辈们一一见面。自即日起,我们就正式成为了医院的一员,跟随师傅为徒学医,跟着各位老师们一起求学、工作,生活。谭大我三岁,他中等个头、白净的皮肤、乌黑茂密的头发,讲话带着满口的二郎河地方俗语。当时医院房子紧缺,父亲出面向信用社胡主任借了一间房子给我们两个徒弟居住。清晨,我们闻鸡起舞跟随父亲学练拳术;上午随父亲门诊、学习推拿、正骨基础技朮;下午父亲出诊,我们就在房内背诵中医基础教材《药性赋》和《汤头歌诀》。时年,才满十三岁的我,首次弃学当中医学徒参加工作,从五里墩公社医院起步,开始步入了人生的从医之路。接踵而来的,将面临着的是整天与中医药书本、中西药品、病员群众打交道的新鲜环境。内容深奥、五彩缤纷的中医药理论,极度丰富、五花八门的人际关系,把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带入了人生五颜六色的崭新世界。


16岁拜师学中医时期的医务工作者证件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