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军人联盟——军盟音画——原创妙文——高天文集连载

长篇传记——漫漫人生

作者:高天



目      录

第  一  回 解放军赠米救危难 取乳名不忘救命恩
第  三  回 迎解放举城闹狂欢 庆翻身师徒献绝技
第  五  回 遭洪水木楼唱民谣 抗天灾军民战同马
第  七  回 蒙冤父无辜遭关押 伤心母一夜哭白头
第  九  回 十龄童双抢代母役 中秋节探监送父餐
第 十一 回 炊断粮饿倒外祖父 为活命蹭饭尼姑庵
第 十三 回 定无罪父亲被释放 开荒地瓜菜渡灾年
第 十五 回 炼铁厂卖菜攒学费 潘家湾砍柴遭戳伤
第 十七 回 迎县庆登台献拳术 赴宜城比武得大奖
第 十九 回 盼周末父回好加餐 不小心误食老鼠药
第二十一回 继遗产拜师学中医 承祖传学徒五里墩
第二十三回 起五更苦练基本功 歇半夜勤学刀剑棍
第二十五回 巧用力脱臼速复位 惜民难试用纸夹板
第二十七回 逢调整接任西药剂 兼收费初涉财务岗
第二十九回 大精减殊途遇知音 学二胡寻觅新人生
第三十一回 清尾欠统管许岭片 征代金广结新朋友
第三十三回 钓鱼台惊羡家乡美 大名府借宿军属家
第三十五回 三河口清查组分兵 育树觀小分队惊魂
第三十七回 督秋征坐镇破凉亭 搞演出情结西干渠
第三十九回 遭暴雨钓鱼台告急 保县城二郎河泄洪
第四十一回 一刀切辞退合同工 维权益上访赴京城
第四十三回 遇偷袭劫难再降临 滑水涧翻墙逃性命
第四十五回 避内乱打工两角尖 为生计林场挖树洞
第四十七回 并区划重调回医院 抓巡诊惊遇俏佳人
第四十九回 好男儿从戍赴军营 大练兵苏北春来早
第五十一回 政治部抽调写报道 刘老庄拉练学英雄
第五十三回 样板戏军营红潮涌 大汇演全师点雄兵
第五十五回 摩托化千里大行军 上海滩打靶显威风
第五十七回 洋河镇百姓中剧毒 子弟兵援救留美名
第五十九回 购原料初进大别山 过庐州故乡遇亲人
第六十一回 选设备奔波京沪线 出新品机关喜入党
第六十三回 大围田血战泗万湖 救疫情星夜驰援兵
第六十五回 待安排仓促办婚亊 食为天择业粮食局
第六十七回 二九龄喜得掌上珠 兴水利受命西干渠
第六十九回 家亊难求调妻进城 丁巳年又添二千金
第七十一回 椎间盘积劳终犯病 战瘫痪迈步新人生
第七十三回 凭实干提拔副股长 办好事赢得口碑声
第七十五回 父子情生当尽孝道 养育恩送老葬西山
第七十七回 抓计划超收增库存 保供应促销维稳定
第七十九回 抢空闲自学忙充电 抓多经荣获部先进
第八十一回 乘快车二女录中专 抱遗憾大孩进银校
第八十三回 为小孩三进梨花巷 求分配一日千里行
第八十五回 悲欲绝老母仙逝去 叹人生忠孝两尽难
第八十七回 抗大汎送粮赈灾民 抓出口迎难谋发展
第八十九回 两千年国庆招快婿 新世纪喜添女长孙
第九十一回 大清仓粮食摸家底 大查库率队赴阜阳
第九十三回 下站点忍痛搞分流 维大局公正不循情
第九十五回 赞二女拼搏终有成 喜大女跟进考省城
第九十七回 知天命寻梦访故友 续情缘奋笔写人生
第九十九回 小光标牵动红剧情 花甲兵重逢在金陵
第一零一回 聚上海欢乐游世愽 访苏浙战友结真情
第一零三回 小聚会南北频频起 大联盟首聚松兹城
第一零五回 卫生兵军营情未了 遂心愿激情满龙江
第一零七回 身体健中华任我游 兴致高逐鹿中原美
 

高昌学先生自传

【前     言】

人生是短暂的,一个人在生命的旅途上风风雨雨的一辈子,确又是十分漫长。人,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被赋予了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人生。
人生如同一出戏,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各人怎样去出色的表演。人生就像一本书,聪明的人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所以很认真地去翻到最后。不同时代的人,只要从娘胎里一降生,就会面临着社会给提出的一个严肃问题:“你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呢”?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叩问,也是每一个来到人世间的人,都必须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回答的问题。人们因生活在不同的客观环境,都会用各自的行动去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大戏,去书写自己的人生。有轰轰烈烈、光彩炫目;有曲折起伏、充满传奇;有折戟沉沙、酿成悔恨;有平平安安,尽享天年。不管各自的人生经历、长短怎样,生命从起点到终点,都是一次人生的终结。人要么带着满足,要么留下遗憾,离开这平等、残酷、而又现实的世界,去回归大自然。人类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去描绘了历史,历史又真实的记载下了每个人的客观活动。这,就是人生。
我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也没有令人瞩目的人生经历。我出生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首次攻克皖西南重镇松兹县的隆隆炮火之中。长在饱受战乱、饥饿、避难之苦的贫穷家庭。新中国成立之初,儿时缺吃少穿的我又遇上了一九五四年长江发大水,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运动。受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父亲遭蒙冤关押,我也饱受牵连、欺视和痛苦。接踵而来的人民公社、吃大食堂、三年自然灾害等艰难苦楚的日子,使我历尽了饥饿与艰辛。因家境贫寒,弟兄又多,为寻求生路,在父亲四处奔走获批准后,少年的我,忍痛初一休学随父学医为徒。是指望子承父业学一门技术,好立身于社会。却又偏遇精减下放,三年学医半途而止,又另行出路当了一名财税助征员。接踵而至的文化革命、上山下乡,我更是历经了坎坷磨难。步入风华正茂的年代,恰逢北疆狼烟正起,我满怀着一腔热血从戎参军,一心想报效祖国,扎根军营。又因受父亲等问题的极左路线影响而复员回乡。而立之年的我,本想在“民以食为天”的粮食战线上一展抱负,有所作为。接下来的国家粮食全面放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彻底转型,我又有幸经历了粮食企业的破产改制、职工买断下岗等历史的重大变革。作为一名县级粮食部门的负责人,为尽到一个老粮食的职责,我坚持亲力亲为、竭力去做好下岗职工的安抚置换工作。随着国有粮食企业和职工荣辱盛衰的转变,我也由中年步入了老年。退休后,本当安享晚年的我,又赶上了改革开放,市场、人才竞争的大潮。为给闯荡人生中的孩子们尽一点微薄之力,又背井离乡过着老飘族的生活,担当起了带薪老“保姆”的责任。在我漫漫人生道路上,无论顺境或逆境、坦途或坎坷,我都坚信希望的光熖始终没有熄灭。
回首走过六十八年的旅程,我从七岁上学,十四岁当学徒算起,我读过书、学过医,做过工、下过乡、当过兵、扛过枪,从过政、经过商。在人生道路上,我靠勤奋敬业、热忱助人、苦心求索,认真踐行着“正直做人、淡薄名利、知足常乐”的自我准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到今天。最终能干好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构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成就一番令人满意的亊业,实属不易。一九九三年我被地区评定为高级经济师职称,一九九一、一九九三年连续获得过国家商业部和省政府授予的粮食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这一切,也许是历史对我一生勤恳踏实的最好总结和回报。回顾过去,我一个普通小人物,能创造出如此缤纷的人生,我非常满足!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和本领,只是比常人多吃过许多苦头,多受过更多挫折。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成了我旅途中无处不在的伴侣。我也曾埋怨过上天对我的不公,可这一切恰恰又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他促我清醒、令我坚强、催我奋进!成了我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阶梯。
人生又像是一面镜子,它时刻在照射、督察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半过多世纪的工作实践与历练,我终于在镜子里找到了自我,也逐渐读懂了人生。困难与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能否战胜自我。人世间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命运,更没有亊亊如意的人生;人生的成与败、苦与乐,其实都由自己决定,也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亊物能否有一个超然的积极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而消极的心态则会让我们一无所有,一亊无成。爱因斯坦说得好:“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生在世,无论生命的长短,都应该要让自己像蜡烛一样从头燃到尾,一直都给人以光明。
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经历的坎坷人生虽说也很平凡,但六十八年的时间大跨度,能彰显出一个平凡人的思想品格,一个个看似平凡,但有血有肉、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更能折射出不平凡的人生价值观。他既是一本浓缩的人生大亊记,又是一出山寨版原汁原味的人生大戏。我虽然是才疏学淺的一介草根,凭着我对文学的热爱和“不为子孙敛财富,但留品格佑后人”的思想理念,我要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既普通且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用我笨拙的笔去认真记载下来,不管写得如何,只期望能引发出同时代的朋友们一桩桩美好的历史回忆与时代的精神共鸣;能激发起年轻的朋友和后人们对上个世纪,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国家特别困难时期,社会底层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前亊不忘,后亊之师,受到一些启发、感受,得到一点借鉴和教益。这就是我一个己近毛髦之年的老人,晚年来为什么要耗尽我的全部心血,日以继夜地奋笔耕耘去创作我的《漫漫人生》一书的真实初衷。
由于幼小家境贫寒,我读书甚少。不要说创作如此长篇传记,就是提笔写书也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真有点力不从心。但我酷爱文学、喜欢写作。在一帮热心的朋友、战友、网友及孩子们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下,我凭借着幼年广读过《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老残游记》、《三侠五义》等许多章回小说的记忆,七年军旅曾参加过军区新闻骨干培训班的系统学习和下部队釆访写作、锻炼提高的基础,以及坚持长年自学考试获得过逻辑与语言、新闻写作和经济管理等双重专科学历,并陆续在省、市报刊、网络上发表过不少文章的功底。我鼓足勇气、开始创作。为使读者能通俗入目,读之亲切,看起来颇有故事情节。我认真选用了一生中最有代表性和感触最深的一件件人和亊,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釆用章回式小说体裁进行构思和创作。现经过近五年时间的回忆、整理和多少次的实地走访、搜集、论证,并坚持日以继夜地带病艰苦耕耘,终于在2015年初完成了我的《漫漫人生》一书共一百零八回,记五十二万多字的长篇文学传记的创作心愿。在这正式编辑、付印、出版之时,我首先要感谢亲眼看着我成长,对我有教育、培养之恩的老领导—原县人武部政委、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现军队师级离休老干部邱林明老首长和原亲自带我超龄入伍的接兵大队长、后高炮75师师长、合肥警备区司令员的干体发老首长对我的亲切关怀和热情帮助。感谢他们几年来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挤出休息时间,凭借着高倍放大镜仔细阅读我送审的书稿。并亲手为我的《漫漫人生》一书认真作序、热心提词、慎重签名。其次,要感谢我的人生挚友,曾经担任过团省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后在国有大型企业铜陵六国化工集团担任常务副总,并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王锡义先生对我的全力支持和精心指点,并主动代笔为老政委整理作序。还要感谢资深学者孙世堂老先生对我《漫漫人生》一书所作出的指导和修正。同时,对《漫漫人生》一书,在《军人联盟网站》连续刋载时,各位战友、网友们所给予的高度评价和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一并表示忠心的感谢!由于写作水平有限,我真诚恳请各位行家里手和读者们热忱赐教,在此深表谢意!

高昌学                   
2015年5月于合肥    

 

【 序 】

我是四十多年前在宿松县人武部当政委时认识高昌学同志的,那时他才20来岁,在县财政局工作,是个很帅气的小伙子,习过武,学过医,聪明开朗,我喜欢他这样的年轻人!如今已66岁的他,在半年前,把他自己的长篇传记《漫漫人生》的初稿,打印得工工整整、郑重其事地交到我手上,并要我为其写序。听后我很吃惊,心想我都87岁高龄了,你怎么忍心叫我写文章?沉默之中,他几乎是脱口而出,而又带点央求的口气说:您是我们宿松的老首长,很了解我,您就把您天天看报、下棋的功夫,为我写几个字吧!我迟疑片刻后说:等我看看你这个稿子再定吧。就这样,我每天用放大镜看,硬是下决心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完了昌学同志的《漫漫人生》。对我熟悉的人和事看得津津有味,所以看得细些;对我不熟悉的人和事就粗略地看,一带而过。但总的印象是:昌学同志不简单!能写出50多万字的传记,谈何容易!不做大量的调查研究不行,没有很好的记性和毅力不行,没有较强的文字功力更不行。这些昌学同志都做到了,所以我说他不简单,令人佩服,值得学习!因此我也就下定决心试着为他写这篇“序”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二十年,是我人生最美好的青壮年时期。这一时期我都在宿松县人民武装部当政委;从1968年起又以军代表的身份,先后担任宿松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直至1975年6月宿松人武部奉命成建制调防浙江玉环县时才离开。现离休在合肥的军队干休所颐养天年,我和老伴身体尚可,儿孙们代代成才,个个孝顺,因此,我每天乐呵呵的好心情!这大概也是昌学同志心生“妒嫉”,而罚我为他写序的重要原因吧!
我与昌学有缘哪!他的《漫漫人生》时间跨度六十八年,其中前二十三年和后三十多年的故事都发生在我视为第二故乡的宿松;中间的七年军旅岁月,其驻地又正巧在我的老家江苏泗阳县;他退休后确又与我同住合肥,近在咫尺,因此我们常来常往常谈心,忘年情谊,与日俱增,这不是缘分是什么!我少小离家,参加革命,对祖籍故乡的记忆倒已淡漠了,但对自己工作和战斗过二十年的宿松,永远不会忘怀!那里的许多人和事,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所以《漫漫人生》中,写到的事件与故事许多是我的亲历或耳闻,写到的地名和人名,我大多熟悉或听说,读到这些,无一不勾起我对遥远往事的回忆,那美丽的宿松山水,那醇厚的宿松风情,又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特别是书中描写的那个时期宿松建设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与决策,如:加固长江同马大堤、兴修钓鱼台水库、开挖纵横宿松东西南北中的水利枢纽——西干渠、开发四大湖(黄湖、龙湖、泊湖、大官湖)、改造低产田、发展多经、大种茶叶柑橘等等,作为当时的宿松人武部政委、后又是县党政军核心领导成员之一的我,既是参与者,也是决策者,有的还是我亲自指挥的呢!所以每读到这些情节,倍感亲切!我对勤劳、勇敢的宿松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那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令我终生难忘!我热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把那里的同志、朋友当自己亲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要感谢昌学同志,是他的《漫漫人生》,帮我留下了这个人生重要阶段的无限美好!
昌学同志出生寒门,幼时家贫,生活艰苦,初中未毕业,十四岁就去拜师学中医,由于勤奋好学,看过不少书,特别是参军后,部队首长对他很是器重,选送他到军区《人民前线》报和军区炮兵部队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学习、采写一年多,他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勤学苦读,写作水平迅速提高。这一年多时光,对他自学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的几十年间,他笔耕不辍,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作品几十万字左右,这也为他的《漫漫人生》写得如此流畅、生动、感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更看重的是昌学同志的人品。他正直、善良,有胆有识,热心助人。《漫漫人生》中讲的他在文革初期,那次保护老干部的故事是真实的,在那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一个当时不到20岁的年青人,能有如此作为,实在难能可贵!最令我感动的还是昌学同志1969年底参军的故事。那年参军者,有很大可能要上前线参战杀敌,因为当时中苏关系剑拔弩张,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战争随时可能爆发。那时昌学已过22岁,已超征兵年龄,但他却坚决要求参军,并写下血书,送到征兵办、人武部和接兵部队,发誓要为保卫自己的伟大祖国,贡献力量和青春!接兵部队首长〔后为师长、合肥警备区司令员〕和我这个人武部政委兼征兵办主要负责人,被他这种高尚的爱国热情,深深打动,经集体研究,特批他超龄应征入伍。他参军后新兵连训练一结束就分到师后勤部卫生科当卫生员,随即又抽调到师政治部宣传科任新闻通讯员,不久即被派往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和军区炮兵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回宣传科跟师首长下部队采访写稿,紧接着受命组建师宣传队排演样板戏,并任乐队指挥。而后又调后勤部制药厂开发新产品并负责供销业务,这些都是在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代理干部岗位的工作啊!超期服役的最后两年,师后勤部党委还正式任命他为卫生科代理书记。可见,他已深得师政治部、后勤部首长们的信任和器重,不然,一个服役七年、五年超期的他,怎么能多次地、长时间地代理干部岗位的工作呢!但,十拿九稳要被提干的他,最终却因受到现在看来根本不算问题的问题影响,而提干未成,令我们这些旁观者不无遗憾!我写这篇序时,每与昌学谈心及此,他却说:对这一结果他是有思想准备的,并说“只要首长和组织能一如既往地信任我,只要战友们能一如既往地理解我,我就心满意足了,对能否提干想得开!”昌学同志能如此坦然淡定地对待未被提干之事,理解组织的难处,服从组织的决定,这就是党性!我们常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的党和国家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这样不追求名利待遇,不计较个人升迁得失,吃得苦,受得屈,能干事,有拼劲的有用人才,才能如此顺利地推进改革开放,创立复兴中华的伟业;才能如此生机勃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漫漫人生》还告诉我,昌学同志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家乡宿松被安排到县粮食局工作,从办事员干起,当过股长、经理、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最后主动退居二线还干了多年正局级的主任科员。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昌学同志在县粮食局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多次受到省、市粮食部门的表彰,并被商业部和省政府授予粮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我曾几次回宿松旧地重游,每次都有人对我谈起高昌学,说他能干,肯干,熟悉业务,人脉关系好,在省、市粮食系统是个知名人物,听到这些,作为老朋友的我感到十分欣慰!
昌学同志的《漫漫人生》,虽然写的是他个人经历,但人都是社会的人、时代的人,个人的经历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所以我认为《漫漫人生》中述说的那些人和事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那些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如今年过六旬、现大多已经退休的普通人,对《漫漫人生》中述说的时代背景、国家大事,都曾经历过,都有相似或相近的个人成长史,求索史,创业史。所以能很容易地在《漫漫人生》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精神的共鸣。《漫漫人生》用的是章回体,可读性强,既值得一读,也容易读懂,朋友们闲暇时,不妨一读。开卷有益,益多益少,因人而异,但毕竟有益!试想:读着昌学的《漫漫人生》,却顾自己的来径风雨,体会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不亦乐乎!

. 邱 林 明      ;
2013年元月28日  ;

邱林明老首长系1942年参加新四军享受副师级待遇的离休老同志。2015年5.1节期间,家人和我们亲朋为邱老刚过完90岁生日华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邱老曾任宿松县人武部政委、1968年8月起担任县革命副主任、后又任县委副书记,75年随部队成建制换防淅江玉环,现离休在省军区干休所颐养天年。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说明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国军人联盟:社区登陆 版权所有 2008/07/26创建 本页最后更新日期:2015-12-28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0206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