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联盟www.jrlm81.com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军人联盟——军盟音画——原创文学——高天文集连载
军人联盟www.jrlm81.com

长篇传记——漫漫人生

作者:高天



第四十九回

好男儿从戍赴军营
大练兵苏北春来早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谁!不羡慕能穿上一身草绿色的军装,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谁!不向往身背钢枪守卫在祖国的边防,一双铁脚走山川,战士革命意志坚。梦寐以求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啊!我梦想成真,终于走进了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这朝思暮想的绿色军营。
那是一个金鸡报晓,红霞满天的隆冬清晨。难忘的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五日,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松兹县八百名大别山英雄儿女,告别家乡、告别亲人,踏上捍疆卫国、从戍保边的征程。天刚放亮,热闹非凡的松兹县城关公社门前,早已是锣鼓震天、红旗飞扬。凛冽的西北风,挡不住欢送子弟兵从戍出征的热浪。铁血男儿血气方刚的豪情壮志,亲人语重心长的温馨嘱托,早已把寒风驱散得一干二净,把严冬融化得温暖如春。随着带兵连长魏大个子的一声令下,城关公社身穿土黄色的粗布军装、头戴军帽、脚穿崭新解放鞋、身背背包的二十八名出征勇士,从容地跨上解放牌大卡车,他们饱含着《壮士一去不复返、愿为祖国洒疆场》的满眶热泪,挥舞着《今日一别何时归、只待疆场捷报传》的粗壮手臂,向亲人告别、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告别,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辉煌历程。
《朝辞爹娘去,暮宿长江边,不闻爹娘唤儿声,但闻兵舰汽笛鸣夜天。朝辞长江去,暮宿运河沿,不闻阿妹唤哥声,只听运河夜浪声声拍船舷。》望着渐渐远去的家乡山山水水、想着终日形影不离的亲人,新兵们一个个慢慢平息了离别时的兴奋与激情,渐渐限入了初别的沉思和离家的乡情。端坐在卡车最后紧靠车挡板并被临时指定为副班长的我,也不一如同地勾起了行前一幕幕离别的幢景:《慈母手中线,吾儿脚上鞋,临行密密缝,只盼平安归。》《送郎去当兵、难舍相思情,为国战疆场,早盼鸿雁临。》母亲用布满绉纹的一双老手一边为远行儿郎赶做布鞋,一边老泪纵横的千叮万嘱……;未婚妻紧紧相拥着即将出征的郎君,一面往事倾诉、柔情难舍,一面细声蜜语、寄托芳心……。” “大家不要沉默了,副班长领头唱一个”突然,带兵排长的一句话及时打破车廂沉闷的气氛。“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预备起”我急忙高声领头唱起来。顿时,车廂里又激情万丈、热血沸腾。
经过连续四、五个小时的行驶,中午前汽车终于赶到了长江中下游的安庆江边码头。此时,十里长江码头车流如织,新兵如潮。各地先后赶到的新兵队伍,一个个集合列队报数,然后在江边就地开饭、休息。下午三点,全线新兵部队全体列队集中,随着接兵首长—干大队长战前动员后的一声令下,沿江岸一线长蛇阵似的新兵队伍,分多路纵队向兵舰悄然无声地快速登舰。不到一个时辰,几千人的部队全部上了兵舰,高昂的汽笛一声长鸣,满载着英雄大别山出征男儿的兵舰,渐渐离开了宜城江岸,在满天红霞的映衬下,向长江下游开足马力前进。
兵舰犹如一把锋锐的利刃,在波涛滚滚的长江上顺水快速地行进着,漆黑的两岸不时地闪过着星星点点的灯光。虽是数九寒冬,兵舰大统仓里却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新兵们激情万千的热浪,随着寒夜渐深也慢慢平静,只听得风催江浪撞击兵舰的声音“轰隆!轰隆!”有节奏的回响在无边无际的夜空。不知行驶了多久,沉睡之中突然是谁高喊了一声“快看、到南京了!”朦胧中未见过世面的新兵们,象触电似的蜂踊至船舷两旁的窗口,眺望着两岸高楼大厦被闪耀的霓虹灯辉映得五光十色的夜景,幢景着这就是自己要去的美丽军营,不禁高兴万分!岂不知下了兵舰分走了一批兵,大家又匆匆上了小轮。穿过三江口、沿着大运河、小轮披着满天朝霞继续北进,来自皖西南大别山的新兵们又迎来了从军路上的第二个黎明。放眼这缓缓向后移动着渐渐荒凉的运河两岸,新兵们一个个又勾起了背井离乡的思念之情。还是新兵排长脑袋灵光,一首《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红歌唱响,很快打破了沉默的气氛。满载新兵的小火轮,沿古运河逆水咚咚!咚咚!向北急行。沿途分兵、分兵、再分兵。淮安、淮阴、沭阳接连分走了三批战友之后,傍晚,小轮又终于靠上了苏北一个不起眼的小码头。这,就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泗阳县——刚组建的高炮75师大本营。下得小轮,新兵们又快速地在运河大堤上列队报数,进行着最后一次分兵。带兵干部们一个个高声的喊叫着名字,“张先德、宋华美、罗光圣、尹辉煌、陶琼、……出列”一批战友老乡被带走了;〔后来才知道是分到后勤修理所〕“唐旺才、葛文凤……出列”又一批战友老乡被带走了〔他们分到师直通讯连〕;“龚福友、朱发明、朱复查……出列”再一批战友老乡被带走。〔分往师直侦察连〕望着年龄最小的战友老乡朱发明带走时一个劲淌眼泪难分难解的情景,在场不少战友都情不自禁地呜呜咽咽泣不成声。看着剩下越来越少的新兵队伍,我心里直打着小鼓!怎么还没有点着我的名字?突然一个头中等白净的军人只见他同旁边几个首长模样的人小声交谈几句后,马上大声高喊:“,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然后跑步向前,双脚咔嚓立正!“报告首长、人数全部到齐、请指示。”“好!出发”“立正!向右转,上车”剩下的城关新兵老乡“我和刘大德、吴新奇、尹四保、刘小龙、罗树林、刘志柱等最后一批人又匆匆爬上汽车穿过昏暗路灯下的街道向东北出了县城。望着渐渐远离的县城灯光,汽车行进在漆黑荒凉的野外,满心狐疑的我小声问身边的班长:“班长,我们这是往哪开?”“运输连”班长小声说道。“运输连?”不是听小道消息说我是对口分到师医院吗?怎么又往运输连去?”我心里在反问着自己,一路上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抱着一切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心情,随着颠簸的汽车在黒夜里前行……。
满载着新兵的解放牌大卡车大约开了二十来分钟,然后左拐弯进了一个前不靠村后不着店的营房,这就是刚组建的运输连。车未进大门,只听得猛然间一片锣鼓喧天声。借着汽车大灯的光亮只见十几个老兵们正敲锣打鼓在热列欢迎新战友的到来!车未停稳,他们蜂拥而至,上前拎包接被、问寒问暖,一片真情。进得饭堂,老兵们一个个端茶、递水、盛饭、夹菜,更似一股股暖流,迅速融化了一路上的旅途劳顿。
运输连座落在泗阳县城东北郊外十几华里的公路旁。进大门右手是六排平房成两纵坐北朝南铺开,前四排是连部和各班排宿舍,最后两排是炊事班、伙房和会议室。大门左边是一个特大的汽车教练场和东西南三排几十间车库。车库的旁边是一座高耸的自来水塔,营房四周围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下用水泥桩牵拉着一圈约两米来高的铁丝网。一路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新兵们,一觉直睡到了红霞满天,又迎来了从军路上的第三个清晨。
东方云霓初报晓,长空回荡起床号,北风呼啸旷野寒、苏北大地春来早。“唆…哆…咪哆……咪…嗦…唆…哆……”一声声悠扬的起床号音催醒了沉睡的新兵,他们迅速起床穿好衣服、穿上解放鞋、戴上军帽、紧扎腰带,赶忙到宿舍门前集合,随着班长的口令跑步来到操场。只听值班排长的一声令下“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一、二、三、四……”“立正!向右转,跑步走,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全连百来号官兵在郑连长的带领下沿着泗〔阳〕宿〔迁〕公路,顶着呼呼的西北风跑步行进着。一刹时步伐咚咚作响、振撼大地,口号锵锵有力、直冲云霄。初来乍到的新兵们终于首尝了当兵出操的紧张嗞味。
上午,运输连新兵欢迎大会在饭堂里隆重召开,先后从安徽、河北、浙江分配来的百来号新兵们整齐地分排坐着。随着值班排长一声口令,全体新兵迅速起立,立正报数。只见皮肤白净身材魁梧的郑业勤连长和个头瘦小精干、满脸严肃,但声音出奇洪亮的李炳堂指导员一同走进来,大家又跟着口令起立、立正、坐下,然后开始点名。郑连长简短有力的开场白过后,李指导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讲话。李指导员深入浅出、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打动了我。顿时心里暗暗立下了日后要好好向他学习讨教的决心。指导员讲话之后,接着是老兵代表致欢迎发言,紧接着又是各新兵代表发言。我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尊敬的连首长、敬爱的各位老兵、各位新兵战友们:你们好!我是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名新兵,和大家一样怀着同一颗捍疆卫国的红心,满腔热情地从五湖四海光荣参军来到部队,汇聚到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激动!我们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要坚决听党的话,读毛主席的书,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捍卫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立新功!我们要坚决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刻苦参加军事训练,以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向党和人民、向家乡的亲人交上一份鲜红的答卷!……”我沉着、大胆、热情的即兴发言,赢得了全连的热烈鼓掌,也给连领导和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郑连长宣布了各班、排长和新兵的分配名单,然后,就下步新兵训练的内容、要求作了全面的布置。
我被分配在一排二班,班长由老兵乔福平担任,〔后分配卫生科驾驶班班长〕我被宣布担任副班长,同分在一个班的还有刘大德、吴新奇、尹四保,刘小龙等老乡。记得同在新兵连训练的战友还有浙江的陈贵芳、陈和阳、黄日红、黄志顺、张玉贤和河北的战友许海勤、张同喜等人。人员一经分配定位,紧张的新兵训练就随之全面开始。
寒风劲刮似刃锋、滴水成冰天地冻,新兵训练热潮起,苏北大地春意浓。“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起步走,一二一、……向后转走、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寛阔的操场上,新兵们正在李指导员洪亮的口令下进行队列操练,大家一个个嘴里雾气直冒、额头热气腾腾。随着一双双穿着崭新解放鞋的双脚,有力地敲打在铁板一样坚硬的土地上;一排排身穿土黄色的咔机布棉军装,被出水成冰的严寒冻结成了一片片垂直的板墙,伴着队列行进中双手不停地来回摆动磨擦,战士的脚底和身上同时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嚓!嚓!嚓!嚓的声音。再配以响彻云霄的口令声,如同千军万马在冰天雪地里大兵团开进。刚刚组建的高炮七十五师万余名精兵,冒着严寒在方圆几百里的苏北平原上同时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冬训,一马平川的苏北大地恰似战鼓咚咚催春!大地在巍巍颤动;红霞辉映的东海之滨,仿佛春雷阵阵、长空如雷霆万钧。新兵训练的万丈激情啊!深深振撼着苏北大地、振撼着运河之滨、更振撼着中华民族岂容外冦入侵的民族之魂。
新兵训练在有计划地进行着。早晨出操跑步、上午军事训练,下午政治学习,晚上班务会或电影娱乐活动。一个多月的紧张训练,要说不苦不累那才是假话,早上水龙头全部冻死,新兵们扯井水洗漱,看似冒气,随即滴水成冰;白天军训,泥一身、汗一身,里湿外冰;晚上站岗放哨,冒着天寒地冻,风里来雨里去,新兵们怕过、哭过,但擦干眼泪、咬紧牙关又挺过去,无怨、无悔!谁叫他从小就恋着军营、谁让他心里深爱着祖国—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兵们渐渐适应了部队的紧张训练生活,抛除了想家、怕苦、怕累的思想杂念,全身心地投入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严格训练、抗击外冦”的火热练兵热潮之中。有人说新兵最烦寒夜子时头班哨,最怕半夜紧急集合号。一个月的紧张训练,我们都挺过来了,练出来了。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愿意被抽去炊事班帮厨和全班周末一块包饺子时的心情。
记得那是一个寒冬腊月的半夜,一阵“唆…哆哆哆哆、咪咪咪咪、咪哆、嗦咪哆……”紧急的集合号音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新兵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手忙脚乱地寻衣、找裤、摸鞋,慌忙打好背包就往外跑。“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立正、向右转、步跑走”随着指挥员的口令全连迅速跑步出了营房。几百米下来,队伍就唏里哗啦地掉下一大节,有的背包散了、有的鞋带松了、鞋子掉了,更好笑的还是有的人不是棉帽戴倒了、鞋穿反了、就是扣子扣错了、衣服穿错别人的了。老乡刘大德是个1米8左右的大个子、而尹四保只有1米6多一点而且个头瘦弱,他们同睡上下舖,慌乱中尹四保摸到了上舖刘大德掉在地上的大棉袄穿上就跑,漆黑中刘大德在上舖怎么也摸不着自己的棉袄,下地来摸了半天才摸到了尹四保的小棉袄,但实在穿不进去,这时外面急促的号音在还在一个劲地吹着、战友们报数的口令声也声声逼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双手用力一伸,只听“嘶啦”一声,小棉袄腋下挣裂了,大德那管扣子扣不上,赶紧跑出门去追赶队伍。在全连回来连长点评时,大家相互望着狼狈不堪的样子真是啼笑皆非,特别是尹四保、刘大德两人,一个象唱戏的古人穿着大袍、一个象马戏团的小丑穿着半截小马甲真令人哭笑不得。首次紧急集合新兵们洋相百出,连长到没有发火批评,只是让各班排回去认真组织讨论,看这样能否适应战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打仗需要。响鼓岂用重敲,接下来各班排立即掀起了学打背包、练习快穿衣裤、结打鞋带、整理内务卫生等练兵热潮。日后虽经常突击搞半夜紧急集合,新兵再也不手忙脚乱,早习惯了睡前叠放好衣裤,摆放好鞋帽、整理好背包带,能做到招之即来。全连集合的时间也很快由原来的半小时提快到十分钟以内,基本达到了战时的要求。
要说管理内务,这是我副班长的责任。为在全连争个优胜红旗,我和全班战友到是真下了一番苦功。每逢节假日和睡觉前,大家总是反复学练叠被子和打背包。为达到整齐统一的标准,我特意在炊事班找来一块二尺长的小木板用来拍打叠好的被子,要求统一达到全班一条线、四角四正成一片不说,每个被角都要成九十度直角。由于遵循《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训练观念,坚持常练不懈,全班习惯成自然,不但被子叠的平整有模有样,而且打起背包来横竖四叠、两竖三横、捆的整齐均匀、结实好看,经常受到表扬和嘉奖。紧张而又短暂的新兵连训练一眨眼就过去了,可对新兵们来说,站岗、放哨,队列、集合、行军,整理内务、叠被打背包、洗衣等,学到的东西还真不少,体会也更是特别深刻。我更是充分发挥了自身文艺特长,除了军事训练刻苦认真,政治学习积极发言外,连队出墙报,写广播稿、周末指挥唱歌比赛、表演个小节目等各种活动样样都抢在前面,因而很受连长、指导员的赏识和战友们的器重,在新兵连训练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就首批光荣加入了共青团,学到了地方上多少年来都学不到的知识,个人的才干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