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我国何理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问题导向。全球面对新冠病毒突如其来的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其中发达国家将萎缩8%,全球性市场萎缩,加之美国为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极力打压中国会日胜一日,我们只有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方能应对。国内,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完成,正式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新阶段,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高质量循环,已日益显现出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制度。
2020年11月3日《光明日报》11版的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1%,显著高于中等偏上国家3.8%、世界2.5%的平均水平和高收入国家1.7%的平均水平。这种规模效应和速度结合在一起,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体中的重要地位。同为2019年,我国按支出法统计的GDP中,最终消费占比(消费率)为55.4%,其中70%为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占比(资本形成率)43.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比(外需比率)仅为1.3%;在6.1%的GDP实际增长率中,上述需求‘三驾马车’分别贡献了3.5个百分点、1.9 和0.7个百分点。”
上列数据何理仅出现在中国?
从规模效应看,印度的人口规模与中国相差无几,印度立国还早于中国,莫迪主政后雄心勃勃,但目前却为转移国内矛盾在中印边界线上搞摩擦以转移国内视线。内在原因是印度实行私有制,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公有制为主导、按劳分配为主旨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制度能形成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劳动者都有收入,每个劳动者就都有能力消费,所以2019年的居民消费能达到70%,实行私有制的印度经济发展成果多为少数人占有,即不可能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从发展水平速度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高收入国家市场化起步比中国早两百多年,所以比我们富裕得多,但他们以资本增值为中心、私有制为主体、钱生钱为目的社会制度,导致资本家赚了很多钱后更可以凭借美元的霸权继续做无限大的钱生钱的生意,穷人却无钱消费,致使美利坚合众国向美利坚分众国发展,已是明摆着的现实;与中国“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形成的反差只会越来越大。
国内大循环是中国特色在经济层面的集中体现。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多年来最终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一直远快于世界上其他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更与GDP增长保持着同步与超前的态势,如此水涨船高的循环发展,铸成了我国经济必将领先全球的美好前景是必然的。党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指出我国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有以人民为中心、公有制为主导、按劳分配为主旨的制度保障,显然可以实现。美国彭博社专家预测“2035年,中国将超美国成为世间最大经济体(见《参攷消息》2020年11月14白4版)”。
我们自应注重挖掘支撑经济社会消费生产行稳致远:
一是不断深化改革发挥人尽其力的制度优势。体制机制上保障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微观主体的活力是关键。事物总是一分为二,推行市场化即难免会发生追求个人利益的负面倾向,所以清理踢除“执行性”弊端,内部分配要倡导并落实共建共享制度,切实把按劳分配为主旨抓实抓细。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国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必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发展阶段防范种种弊端的干扰。
二是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电信业是数字化中的领头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数字经济在“十四五”期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人民邮电》11月5日一版,“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勾画了信息通信未来发展蓝图…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部分,《建议》提出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建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等新的发展格局中,电信业和电信人兑现数字经济先行者、创新增长探索者,责任尤为关键,必须先行!
2020年11月24日